北市房地產消費糾紛仲介占7成,房地產買賣動輒上千萬,小市民要小心! 據台北市主計處統計,去年台北市房地產消費糾紛共有270件,其中以仲介業191件最多,占7成以上,發生糾紛原因以建物面積及設備瑕疵爭議為主。
台北市主計處指出,台北市去年建物所有權移轉登記計共有8萬6402棟,增加631棟,發生房地產消費糾紛件數共計270 ,比前一年429件,減少了159件。
與消費者發生糾紛大多是仲介業,共有191件,占70.74% ,其次為建商73件,占27.04%;至於發生糾紛的原因則以建物面積及設備瑕疵爭議最多,有有84件,占31.11%,其次為資訊不實54件,占20.%,第三名是買賣金額爭議,有50件,占18.52%。
主計處統計分析,與消費者發生糾紛的建商,有減少趨勢,從208件,減少73件,減少135件,減少幅度達6成4;至於糾紛原因,則以契約問題減少50.57%減幅最大。
除了建物面積及設備瑕疵,最常見的交易爭議,還有資訊不實、買賣金額爭議、契約問題、遲延及欺騙爭議等,民眾在買屋時,應特別注意。【聯合晚報╱記者楊正海╱台北報導】
北市房產消費糾紛 漏水問題最大宗
主計處依地政處及內政部不動產交易服務網去年資料統計,房產糾紛案較前年少了37.06%,糾紛對象除仲介業,與建商的糾紛也有73件,占27.04%,糾紛原因另包括資訊不實及買賣金額爭議等。
糾紛原因最大宗的房屋漏水問題,市府地政處科長蕭子慧表示,避免買房後發現漏水求助無門,買房前應詳閱不動產說明書是否註明漏水、漏水原因等。
她表示,成交前一定要親自實體看屋,檢查天花板、牆壁等是否有水漬痕跡,尤其是剛裝潢好的屋子,有些屋主會用裝潢包覆漏水部分。
若發現想買的屋子漏水,可增加議價空間,但與原屋主之間須先談好如何處理漏水問題,包括漏水處理費用的估價等。
去年另有10多件氯離子買屋糾紛。高氯離子含量的建物是俗稱的「海砂屋」,蕭子慧表示,舊有建物屬於「硬固混凝土」,但硬固混凝土的氯離子含量沒法定標準值,不少房仲業者拿舊有標準作檢測,民眾買屋後發現氯離子「偏高」常產生糾紛。
她建議,預售屋等新建屋,可在購屋前要求提供「新拌混凝土」的檢測值,只要不超過每立方公尺0.3公斤,就屬正常值。【聯合報╱記者黃驛淵/台北報導】2011/05/05
新成屋糾紛 二次施工 坪數不符最多,購買新成屋 事前功課停看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