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商劃地卡位,都更拖11個月,守法變弱勢「速設協商平台」,老舊公寓都市更新的價值高,不少開發商積極劃地卡位,這波都更熱已從台北市延燒至新北市,2009年起新北市都更申請件數大幅成長,慢慢衍生都更糾紛,永和區就出現因開發商刻意卡位而停滯不前的都更案。學者認為,政府應盡速建立協商平台減少都更糾紛。
新北市永和區民眾周小姐投訴,伯特利都更開發機構受委託在自家附近整合佔地約600坪的街廓,竟將不願簽署都更同意書的住戶直接從劃定範圍剔除,導致都更劃定區域畸形,甚至基地中央缺了一塊土地。
周小姐說,這麼畸形的都更事業計劃送進新北市都更處竟遲遲未被退件,以致她委託的開發商橋展建設一直無法送件,迄今已延宕11個月,市府及開發商罔顧住戶權益。
協議不成即退件
新北市都更處更新事業科科長陳靜如回應,本案在今年8月召開協調會後,已要求伯特利公司繼續協調住戶意願,若伯特利公司無法與剩餘住戶達成協議,可能將其都更事業計劃退件。
無公權力可強拆
伯特利都更開發機構總經理何建智澄清,目前已取得8成住戶同意,會持續與未簽同意書的屋主協調,並無刻意拖延時間。新北市都更處統計,目前共收到147件申請案,核定38件,核定率約1/4。
「利潤愈大,風險就愈高。」
耕薪都更公司副總經理陳佳蔚指出,建商劃地卡位情形在精華地段屢見不鮮,住戶在簽都更同意書前要先調查開發商的規模與實績,並考量本身須承擔的資金與風險,才能保障權益。
近年來受大台北地區地價翻漲影響,都更申請逐年加溫,也帶來不少拆遷爭議,像台北市士林區「文林苑」、信義區永春社區、新北市新店十四張地區等都更案,皆因少部分住戶不願搬遷而進度停擺,市府又無法執行公權力強拆,照著都更法令走的民眾反而成為弱勢。
法律層面待加強
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張金鶚認為,進行都更普遍面臨到的問題是「釘子戶」,國內法律層面還有待加強,首先政府應建立法院外的協商機制,強拆與否才有仲裁的依據,其次,估價師在權利變換中角色重要,不該全靠業者安排,地主與工會也應參與。張金鶚說,日本及歐洲都是由非營利組織審核都更案件,運作成熟,台灣都更爭議多就是因欠缺這種協商平台。 蘋果日報【馮牧群╱新北報導】
大家看「都更」
市府教法令 徐嘉柏 29歲
我住大安區30年的老公寓,2個月前有建商開始整合並告訴住戶可以「一坪換一坪」改建電梯大樓,我們都滿期待都更。民眾對都更法令不了解,透過建商傳達,效果會打折扣,希望市府能主動說明。
憂工程品質 Rachael 25歲
我住劍潭捷運站附近,若房子符合都更條件,當然很希望能進行都更。不過仍會擔心一些問題,像施工期間要另找住處很麻煩、工程品質問題,萬一遇到釘子戶就更恐怖了,可能還會招來黑道。
籌錢風險大 耕薪都更公司 副總經理 陳佳蔚
住戶常不曉得房子被劃入都更,等建商提出都更計劃同意書時,才被動接收資訊。都更分合建、自建與自建折抵等3種;若採自建或自建折抵,地主雖可分回全部戶數,但所有經費須自籌,風險較大。 蘋果日報
都更相關新聞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