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般住戶對家附近有嫌惡設施的接受度低,自然對房價有所影響,不少購屋人在看房子時只看房價與內部裝潢,若沒注意周邊設施,買得便宜卻與嫌惡設施為鄰,未來要轉手時就會有問題。
嫌惡習題難解 最難處理設施出列
其實,買對房子更甚買便宜屋,特別是許多嫌惡設施短期內不好處理,若沒有確定在確切的時間點內移除,現在買得便宜,未來的房價只會更低。
嫌惡設施 短期難處理
像高架橋、殯儀館、電塔、垃圾處理場等設施,都是為了公共利益而設,也不得不存在,若要搬遷或移除,必須經過政府機關的評估及協調,過程往往耗工耗時,若在看屋時有房仲人員表示已有明確的搬遷時間表,最好還是向當地里長及設施所屬機關查證,搬遷移除的工程是否已在進行。
不過,嫌惡設施也非永久不變,一但遷移,多半會刺激周邊房市上漲。像新北市過去會將部份家戶垃圾送到轉運站存放,再轉由較大垃圾車送至焚化廠處理,由於垃圾會瀰漫惡臭,影響範圍更比其他嫌惡設施更廣大。
在新北市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後,全市垃圾也跟著減量,轉運站的存在性也降低了,蘆洲垃圾轉運站就成為第一個裁撤的轉運站,周邊的房價也跟著上揚。
商圈環境污染 成另類嫌惡設施
在一般定義中,商圈並不算是嫌惡設施,特別是商圈還有生活採買及外食方便的好處,往往還能為房價加分。不過,當商圈變了樣,對當地居民生活造成重大影響,對居民而言就是嫌惡設施,亦會引發居民抗議。
師大商圈就是這樣特別的例子。師大商圈原本是蘊涵文化氣息的文教區,商圈內聚集的多為因應師大師生及鄰近居民而生的店家,店家的形態豐富,除了生活雜貨外,還有小吃、藝文咖啡店、異國美食、特色商店等。
但近年來,師大商圈成為新興觀光景點,帶來源源不絕的人潮,越來越多商家想進入師大商圈分一杯羹,店面房東趁勢漲價,驅離了原有傳統的小吃攤、雜貨店、書店、個性商店或人文咖啡館等店家,取而代之的是沒有特色的服飾店及較為高價的美食餐廳。
商家從原本二、三百家,暴增至近七百家,快速膨脹擴張的商圈,讓許多不適合住宅區的店家也深入住宅區,帶來更多的垃圾、噪音、油煙等污染,影響居民的生活品質,終引爆成居民與業者的嚴重衝突。
居住在師大商圈超過二十年的姚先生看到師大商圈的變化就相當感慨,隻身北上求學、工作的姚先生,從大學起租屋、買房都選擇師大商圈,就是因為愛上師大商圈獨特的人文氣息與藝文氛圍,
「但現在的師大商圈已經變了,變得擁擠、吵雜、髒亂,晚上到十二點,外頭還在喧譁,我們不能好好休息,甚至回家的路還要繞過重重人群,車子也不再好停,生活品質完全變調。」
住商混合區多 實地勘察最要緊
台灣的土地分區雖有分住宅區與商業區,但實務上仍以住商混合的形態居多,師大商圈內大多都是住三區的土地,依《 土地分區管制辦法》規定,只能開小吃店不能開商店,
但目前不少商店都是在住三區或防火巷中營業,影響的除了噪音、油煙、垃圾,甚至還有消防與治安問題。
有些住家前後都被不同的廚房包夾,只要在店家的營業時間內,居民都完全不敢開窗,有些住戶的家門口都被攤販佔據,加上逛街的人潮,出入都變得很困難,更別提有些商店營業得晚,有些遊客也很晚離開,噪音對睡眠品質及精神都有影響。
住商不動產法務部協理吳光華提醒,依照法規,六米以上的巷子才能開零售業,八米以上的巷子才能開餐廳,若居民對店家的營業項目有疑慮,可向建設局詢問,另外店家若有噪音、油煙、垃圾污染等問題,亦可向環保局檢舉。
避開壞鄰居 請記得這樣做
買房除了不想跟嫌惡設施打交道,最怕的就是遇到難搞、惡劣的鄰居,我們可以對嫌惡設施視而不見、繞道而行,但卻得天天和鄰居打照面。
台灣的房屋棟距小,加上現在的建築結構因採輕量化與環保綠建築,來自左鄰右舍或是樓上下的噪音總是清晰可聞,就算是天天跟管委會投訴,也很難有下文,若真的要搞到最後反目成仇,不是鄰居搬家就是自己搬家走人。
買房子前,房子一定要多看幾遍,甚至將門窗都關起來,聽聽看來自鄰居的聲音是否明顯,更別忘了到頂樓走走,確定頂樓是否有違建或頂樓及樓梯間有沒有被佔用公共空間,從鄰居的公德心,就可看出住戶的素質,畢竟未來要與這些鄰居相處好幾年,多瞭解一些總是好事。
其實,嫌惡設施的定義並無絕對標準,住商不動產台北新生加盟店經理黃政博指出,像加油站、高架橋等設施,因對使用人而言相當便利,未必會影響房價,反而是神壇、廟宇對民眾的忌諱更大。
若要避開在意的嫌惡設施,事前一定要仔細詢問房仲人員,甚至在合約上註明,未來才不會產生爭議,並要選在白天、晚上、平日與假日等各個時段都去看屋,多跑幾趟絕對有益無害。yahoo好宅王 文/胡嘉玲
嫌惡設施 購屋注意事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