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長江宜樺昨(24)日表示,未來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朝「個案登錄、區段公告」方式,保障交易人隱私。江宜樺說,繼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後,行政院會也會很快討論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平均地權條例和地政士法三個修正草案,希望下(9)月中旬前可以通過院會。
江宜樺說:「現階段不動產實價登錄,不涉及賦稅制度的改變。」地價稅仍依申報地價課稅,土地增值稅仍依公告現值課稅,房屋依所得稅法課徵 交易所得稅、依契稅條例課徵契稅。
個案實價登錄五年、十年,累積一定的量,民眾也像新加坡、美國、香港等地一般習慣實價登錄,江宜樺表示,屆時也有可能會改變課稅的方式。
不動產交易採取實價登錄制度後,江宜樺指出,包括不動產經紀業者、地政士、權利人及義務人等,都應於買賣案件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30日內,向主管機關登錄土地及建物成交案件的實際交易價格資訊。
民眾將可由查詢系統中查到不動產成交資訊,包括案例位置、房屋用途、構造、屋齡、交易面積,以及交易總價、單價等相關資訊。
內政部也兼顧個人隱私保護,江宜樺說,公布的資訊將隱藏買賣雙方的個人資料,例如姓名、身分證字號等都不在公布的範圍。【經濟日報/記者徐碧華/台北報導】
擁多屋多地 最快後年加稅
政府將分階段實現居住正義,繼建立透明交易制度後,最快明(101)年全面翻修不動產稅制,鎖定只對「富人加稅」原則,名下僅一戶自用住宅可維持輕稅,大面積、多屋(多地)及高價不動產,不論買賣或持有,稅負都會上漲。
財政部改革不動產稅制範圍,將涵蓋土地增值稅、房屋稅及地價稅。財政部長李述德今(25)日將在行政院會,提出「不動產稅制檢討報告」。高層官員表示,最快明年提出修法方案,若順利,二年後房產稅負就會上升。
依據規劃,財政部認為,不動產實價登錄機制,將可促使地方政府未來訂定土地公告現值時,有逐步接近市價的參考依據,只要公告現值接近市價,土地增值利益經由課徵土地增值稅,即可充分反映在稅收,有助改善貧富差距。
官員指出,公告現值占市價的比重,全台平均約達八成,內政部計畫,最遲民國104年須達到市價的九成。財政部也計劃明年提出房產稅制修法計畫,包括建議公告地價應縮短為二年調整一次,以快速接近市價。
全台公告地價平均只達市價22%,導致地價稅嚴重低估。財政部考慮調高房屋與地價稅率,但將排除對自用住宅加稅。高層官員說,原則上全台約有九成以上的自用住宅不會受到加稅影響。
財政部有意限縮自用住宅優惠地價稅的適用面積至2公畝(約45坪)以下,並限制符合自用住宅定義的設籍條件,藉此讓擁有一戶以上房屋的高資產族群,負擔合理房產稅捐。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