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提前反映利多 六個月至一年內見真章

房價提前反映利多 六個月至一年內見真章

這兩天營建資產股上演若干『慶祝行情』,除了預期匯率升值的因素使然外,多少應該也有央行調控高舉輕放的因素存在。不過本週土銀、合庫、台銀等本國大型公營行庫仍紛紛祭出更嚴格的明文管制措施,昨日保險局也『加入行列』,讓壽險業成為這波房地產市場調控措施中的最新箭靶。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昨日保險局表示,保險公司投資不動產,須在兩年內即時利用並有收益;金管會未來將加強金檢,如發現保險公司有養地之嫌,將依規定處分。

而所謂「即時利用且有收益」,是指出租率達六成,且年化生益率不得低於郵局2年前定儲利率。

有關保險業投資不動產的規定頗為繁瑣,限制也較多,況且此消息今日僅經濟日報披露,是否已為成文新規定,還有待後續確認。

不過目前市況發展,政策調控是一回事,業者預先反應利多、持續快速調高售價,才是更重要的影響因素。

昨日高力國際公布的北市第三季辦公室租金資料,竟比上季略降2元;高力國際預估,明年第二季北市A辦租金才會有較明顯的起伏。而同日全球資產管理公司公佈資料更顯示,自七月以來,內湖廠辦竟然出現零成交的情形。

根據住展雜誌上月實地了解,也得到類似結果;這一年來廣被看好,物件交易頻繁、價格屢創新高的內湖廠辦市場,第三季後確實降溫,看的人多、出手的少,多數無力追高,暫選租賃,因此交易遲滯;不過可能也因為待租物件不少,因此租金並沒有上揚多少。

表面上看,這可解讀為ECFA題材利多出盡;

事實是,陸資來台實質產生的成效還有待檢驗,目前算是話題暫歇、實質需時間驗證之空窗期至於未來純辦及廠辦租金或成交量能,是先蹲後跳?還是欲振無力?仍要看政府有無能力,真的把湧入台灣的各路資金,轉換成實質的經濟發展及內需動能。

商用市場會因為投資效益逐步顯現而有明顯波動,住宅這邊則沒那樣快,須待全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後,住宅房市才會有整體提升的契機。

然而近年大台北,甚至全台都會區房價已提前反映利多(甚多),題材包含升格、兩岸和平互動,甚至陸客來台買屋等。但目前為止,本地自用目的者確實根本無力追高。

資金行情是一時,穩固內需才是支撐區域房價的長久動力。這些預先反應的價格,到底有沒有實質支撐?短則半年,常則一年內,都將見真章。
新聞提供:住展房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