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營住宅再增2萬戶 推動社會住宅 衝量也要重質

公營住宅再增2萬戶 推動社會住宅 衝量也要重質

台北市將再推新的住宅政策,市長郝龍斌上午宣布將推動「多元增加公營住宅數量」行動計畫,未來將增加提供老弱居住和創業青年、一般家庭租住的公營住宅數量,預估可增加2萬329戶,其中4808戶最快在民國103年完工開始交屋

郝龍斌表示,這4808戶公營住宅在4年內完工後,加上原有的5986戶,台北市的公營住宅數量至少增加將近1倍,達到1 萬794戶。

至於未來長期計畫,將持續透過市有土地與國有地交換、及都市計畫變更等作為,預估將可再增加公營住宅9535戶,合計共增加2萬329戶。

台北市都發局指出,最快完工的4808戶公營住宅,包括位於台北市大龍峒承德路和庫倫街口的中繼宅115戶,以及位於捷運木柵、南京、三民等站的共構宅2081戶,另外還包括都市更新回分住宅及北市自行興建的出宅等1000多戶;

專供弱勢老人居住的住宅,則有市府的老人住宅和廣慈BOT案完成的住宅380多戶。

郝龍斌指出,「公營住宅」就是所謂社會住宅和出租住宅的統稱,社會住宅是供老人和弱勢者居住,出租宅則是給一般中等收入的創業青年和一般家庭租用。

外界批評北市的做法不切實際,但郝龍斌強調,他在空總精華地段蓋公營出租住宅,就是要「去標籤化」,北市的公有出租住宅,不再和低價、低品質劃上等號。

市府指出,出租宅的平均坪數,在20坪以上。
【聯合晚報╱記者楊正海╱台北報導】2010/10/26

————————————————

北市透露:部分社宅正在蓋

台北市府財政局長邱大展昨天透露,市府興建社會住宅的構想是「玩真的」,目前已找了多筆土地,未來將興建公益性的社會住宅,四年內將會興建約兩千戶的社會住宅,今天市政會議後將對外公布。

不過,邱大展強調,前陣子引發爭議的台北市仁愛路三段空軍總部現址(小帝寶),不會出現在市府的社會住宅名單中。

他指出,除捷運共構出租住宅之外,台北市有部分社會住宅已經在興建中,但從未對外公開發表;北市府初步規劃,透過捷運共構出租住宅、與開發商合作進行都市更新等方式,未來四年內將會興建約兩千戶的社會住宅。

他說,目前包括行政院、立法院、警政署等中央政府機關辦公大樓的土地,皆為北市府所有,未來不排除與國產局或國防部進行換地;不過,「小帝寶」土地如何運用,仍需長期計畫。

邱大展認為,社會住宅將規劃成「只租不售」,也計畫引進專業的物業管理公司管理,跳脫一般人的刻板印象,市府將提供社會弱勢既美觀又平價的居住品質。
【聯合報╱記者羅介妤/台北報導】2010/10/26

——————————————————–

推動社會住宅 衝量以外也要重質

儘管已經過了一週多,但日前郝龍斌拋出之『空總現址建設會住宅』議題,依然引發各界關注與討論。

前日果然有附近住戶及居民,由地方民代帶隊跳出來抗議,接著今日工商時報社論,也特別針對此議題發表言論,認為空總蓋社會住宅的爭議,乃是經濟發展(效率)與社會公益之間孰輕孰重的考量。

不過更值得注意的是,聯合報『獨家』引述北市財政局長邱大展說法指出,北市推動社會住宅是『玩真的』,此制早已進入實質階段,甚至有物件『已興建中』。

在現階段都會房價高漲,且當中隱藏不合理成分之下,推動社會住宅政策,相信多數人是贊同的。不過畢竟台灣社會目前仍流於民粹,公共意識不足、不清,因此儘管贊同此制,但如果是設在我家旁邊,那可能就不行。

短期內,社會住宅是設定為安置弱勢族群之功能;而大多數人對身心障礙者、遊民、愛滋病患者等真正的底層弱勢族群,由於了解不足,第一時間往往就先排斥(這部份過去就經常發生)。

因此社會住宅實質有如變電所或焚化爐一般,成了『嫌惡涉施』。

加上華人對不動產做為家庭財富最重要形式,有近乎偏執的思考,因此社會住宅等於糟蹋黃金地段,房價會跌的想法立即浮現。

在精華區建構社會住宅,是高級西裝褲料做廉價運動服?

社會住宅倒底會不會變成真的嫌惡設施?這是經濟發展與社會公義之間的折衝,但關鍵其實更在於軟體,也就是社會住宅的品質與管理。

而這不是看搬進去的住戶,而是要看興建品質及完工後如何管理。而這部分問題,確實是過去國宅政策失敗的關鍵。

過往國宅為人詬病,除數量不足、區位價值落差過大及過度集中(標籤化)問題外,主要還是物件品質與管理。

後來政府決定停建國宅,改為提供優惠貸款方式;這一方面引導有需要消費者流回一般住宅市場,又能解決當時市場買氣低迷、餘屋賣壓之問題。

不過如此做仍只是治標,照顧弱勢的居住需求,政府仍然責無旁貸;況且現在都會區房價飆高,用上述老方法也已不管用。

近年興建公有住宅的主要是軍方(眷改);而顯然地,品質問題還在,因為稍早才又爆發,士林官邸旁新建眷改宅停車位規劃出包,實際問題包含尺吋太小、部分車位碰到樑柱或有高低落差,導致出入不易等。

從目前的主客觀條件來看,政府自己跳下來蓋公有或社會住宅,確實已不符實際;而綜合相關報導,稍早捷運共構、聯合開發案,及未來國有地地上權設定、都市更新案公有分戶,都將規劃為社會住宅。

(備受爭議的空總基地,根據聯合報報導,並不在北市府實際規劃候選名單內)

如此做法,可解決過去國宅過度集中的標籤化問題,也可避免重蹈過去國宅品質堪慮的覆轍;但我們認為,在衝量後,接下來的管理,也就是社會住宅後續使用維護,即物業管理,也非常重要。

台灣社會的民粹,對弱勢、少數族群的不解甚至歧視,短期內很難扭轉,但透過優良的物業管理,絕對可使此『衝擊』降到最低。

說起來,這不正是先前業界所指,都會區不動產物業管理的商機之一?

我們建議,這部份應開放給民間經營;如此一來,不但可避免公家單位效率不彰責任歸屬不輕的問題,社會住宅也就不必然一定是社會公益與經濟發展間的衝突選項。
新聞提供:住展房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