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潢糾紛多,居家裝修貨比三家 詳定切約可自保

裝潢糾紛多,居家裝修貨比三家 詳定切約可自保

居家裝潢相較於購買房屋,並不簡單。人們在買到理想的房屋之後,經常被購屋的喜悅沖昏了頭,忽略了「裝潢也必須先作功課」的道理:

運氣好遇到誠信的業者,沒作功課也能以合理的價格,獲得完善的室內裝潢服務;運氣不好的,則花費大筆金錢卻遲遲無法完工,甚至引發訴訟糾紛。現在就來分享一則案例,看看裝潢前先作功課有多重要。

"裝潢糾紛每年以五○%速度增長"

家庭裝潢的訴訟愈來愈多,平均每年以五○%的速度遞增。在這些訴訟中,又以家庭裝潢的質量問題最為多

案例小故事:王姓夫妻向來省吃儉用,在工作多年後終於買下人生第一間房屋。

因為對於居家環境品質的要求,王太太只想找一位能夠與業主妥善溝通、具有先進設計理念的設計師,只要設計、施工能做得好,價格高一點都可以接受。

親友中有位長輩從事木工裝潢多年,王太太曾請他前來估算裝潢事宜,

但因深感該位長輩非但年事高,且觀念固執,常基於長輩立場反駁王太太的想法,王太太頗感不悅,而未委託該長輩處理裝潢事宜。之後,王太太自行在頗負盛名的傢俱街,找到看起來滿意的設計師。

設計師到現場丈量後,提出一份項目含糊的報價單,王太太未注意此細節,只覺得『總價』遠低於預算、並未超出,所以隨即委託其進場施作。

進場施作後一週,王姓夫妻發現尚需作細節修正:如移動電源開關的位置、冷氣管線隱藏裝飾等,設計師隨後重新報價,包含所謂『第一次漏未報價的細項』,如:木工的油漆、餐櫃的五金配件、背版,項目非常細,細到王姓夫妻深感驚訝,總價也由原本的100萬元驟增到220萬元!

至此,王姓夫妻才開始仔細研究報價單的每一項報價,並搜尋、詢問各種施工行情,才赫然發現自己已被當成肥羊宰殺,並懊悔當初未仔細做好每一項功課:木工、泥作、水電施作。事實上,簡單的網路搜尋,都可以找到相關的行情價格。

尋求律師協助後,王姓夫妻隨即終止與設計師的契約,並就已施作部份進行結算。單是結算金額之落差,就引發一場訴訟,由設計師的木工出面控告王姓夫妻,一審法院認為兩者間並無契約關係,木工敗訴;木工繼續上訴,後來雙方退讓達成和解,爭議才告落幕。

基於多次處理裝潢訴訟的心得,筆者發現,裝潢糾紛之源頭,往往在於「轉包」,業主不斷付款,卻不確定施作者為何?能力、信用、品質如何?終導致紛爭。

"裝潢糾紛之源頭,往往在於「轉包」"

裝潢糾紛之源頭,往往在於「轉包」木工水電、地板務必直接找這方面的施作者

裝修房子,除了事前一定要作好行情訪查外,委託施工者, 

應避免「轉包」的情形:例如:木工部份,直接找木工;水電、地板、窗簾、壁紙等

也務必直接找這方面的施作者,施工者直接向業主負責,也才能價格實惠、品質保證。

當然,委託前若無任何裝潢概念,坊間有許多裝潢雜誌,一定可以提供業主多元的選擇與認知。雖然事前辛苦些,總比事後發生紛爭來得好。正所謂:「得便宜處欣欣樂,不遂心時悶悶憂。不討便宜不折本,也無歡樂也無憂。」

自立晚報(記者劉奕葶 編輯整理)(專家解析之黃達元 / 本文作者黃達元,為台北聿昭法律事務所負責人;國內目前唯一同時擁有,律師、記帳士、地政士、經紀人及不動產估價師等五張證照紀錄保持人,專研不動產相關爭議之訴訟律師)

---------------------------------------

避免裝潢糾紛的自保之道 不當冤大頭

根據調查,現在有關家庭裝潢的訴訟愈來愈多,平均每年以五○%的速度遞增。在這些訴訟中,又以家庭裝潢的質量問題最為多,佔五○%以上,其次是價格問題,往往是消費者在裝潢中,對於增減專案只有口頭約定,在付款時產生糾紛。

而且裝潢費用所費不眥,一旦有瑕疵,消費者往往覺得自己是冤大頭,卻求助無門

糾紛來源:夢想與現實有落差+任意追加價格

"糾紛來源:夢想與現實有落差+任意追加價格"

夢想與現實有落差+任意追加價格 糾紛來源,事前一定要作好行情訪查及溝通才是自保之道

由於消費者大多是非專業人士,因此大部分控制權都操縱在設計師或師傅手上,

如果裝潢與想像有落差,或者價格比原先預期超出許多,那麼就會引起糾紛。

一般消費者裝潢都有兩個層面,一個是感性層面,一般消費者都會想像,等裝潢完成之後住宅會是何種模樣,

另一個就是理性的層面,也就是預算多少,再與設計師溝通,通常理性、感性的部分若能夠互相配合,才能減少裝潢上的摩擦。

裝潢糾紛每年以五○%速度增長

根據調查,現在有關家庭裝潢的訴訟愈來愈多,平均每年以五○%的速度遞增。在這些訴訟中,又以家庭裝潢的質量問題最為多,佔五○%以上,其次是價格問題,往往是消費者在裝潢中,對於增減專案只有口頭約定,在付款時產生糾紛。

外國人的家庭裝潢DIY概念已經非常成熟,許多傢俱、木工都可以自己動手做,再加上國外裝潢價格比較貴,因此,外國人也鮮少找裝潢公司,糾紛較少,反觀台灣,一般人重視的往往是價格,所以決定裝潢的時候,往往只記得要參考好幾家設計公司、裝潢公司比價,卻忽略了施工品質的重要性,有些不肖廠商為了在預算內完工,偷工減料,或者事後追價,如果消費者當下不察,就會成為日後糾紛來源。

比價有道,不吃虧

"貨比三家不吃虧"

貨比三家不吃虧,消費者都不是內行人,所以多問多打聽,才是自保之道

消費者都知道「貨比三家不吃虧」,但是比的往往是總價,卻忘了材質和施工品質,

所以,裝潢之前如何比價就成了重要的課題,

理財作家劉憶如投資房地產多年,她表示,

一般人裝潢之前會找尋設計師或自行尋找包工直接裝潢兩種方法,以她投資的經驗

通常買成屋的消費者比較講究,此時就會跟設計師配合作整體規劃,但是如果是二手屋的話,就直接找熟悉的包工承攬。

劉憶如認為,尋找合作廠商還是多打聽比較,探聽別人的裝潢經驗,選擇可信任的廠商,如果周圍的朋友沒有相關經驗,則可以上網站,像台灣裝潢網的網站,找尋可信任的廠商。

此外消費者可以多逛逛DIY大賣場和家居飾品店,就可以瞭解這些材質的價格,甚至還可以詢問大賣場所配置的設計師和相關人員,瞭解裝潢的工法和技術,學習 專業知識,如此一來,裝潢發生糾紛的機會就降低許多,一般說來,正確的比價方式包含造型、材質、五金配件、結構法、工法與油漆工料。

契約訂立,愈詳細愈有利

"裝潢契約訂立,愈詳細愈有利"

除了確定對方是否是合格的裝潢師傅外,契約訂立,愈詳細愈有利

為避免發生裝潢糾紛,契約就是重要的部份,鍾雪琴表示,一般會發生糾紛的情況是,屋主與師傅、承包商只是口頭約定價格,沒有簽訂正式契約.

一旦發生問題時,消費者猶如啞巴吃黃蓮,但是,契約內容裡應該載明哪些項目,又要注意那些問題呢?

 

確認裝潢地點:首先就是先確定自己裝潢的地點,例如客廳、臥房還是浴室等,在施工前,設計師會跟消費者事先溝通,給予建議,通常此時也會規劃藍圖給消費者,例如包含現場丈量圖、平面配置圖、立面施工圖等,並且要有相關的樣本或樣品提供給消費者參考。同時,設計師還必須提供最後的施工設計圖,並且照圖施工,避免完工之後造成認知上的落差。

估算的細項:包工及設計師必須提供完整、詳細的單價分析表,包含建材的項目、規格、數量、品牌等,同時,消費者一定要保存所有來往的清單、文件及收據以備不時之需,如果工程必須要有追加,必須事前與業主溝通,以免事後付款有爭議。

完工期:口頭約定最擔心的兩件事,一是師傅工程做一半,發現利潤不敷成本時,就停止不做,或者臨時接到利潤更好的案子,於是中途跑掉,另一種是,如果工程隨意追加,事後付款牽扯不清。

所以工程進度以及完工日期一定要載明清楚,才能保障自身的權益,然而,最重要的是施工期一定要明確,逾期可要求罰款,合理範圍為一天千分之一,如此工期才不會被惡意拖延。

付款方式:最後就是付款方式,劉憶如指出,消費者如果太早把款項付清,手上就沒有籌碼可以談判,遇上問題,大部份都是消費者吃虧,因此,她建議最好不要一次就將款項付清,工程款最好分為兩期,一是簽約時付,另一則是尾款,完工之後確認無瑕疵、品質穩定是再給付,如此一來,消費者才能保障自己的權益。

保固期:鍾雪琴表示,市面上許多裝潢公司在合約裡往往沒有載明保固期,所以消費者若發現問題,都得自行承擔,所以,消費者在簽約時可以要求保固期,但是保固期的長短不同,價格也會所以有所不同,劉憶如則建議,消費者起碼要求漏水、水電保固,最低為三年。

監工要仔細,品質加分

"監工要仔細,也是一門學問"

監工要仔細,也是一門學問,有事沒事出現,噓寒問暖,茶水之類的出現,總是比較保險

一般消費者找設計公司做買賣分為二種方式,第一種是全部包給設計公司,談好價錢之後,就一切交給他們包辦,

第二種則是交由設計公司負責發包、監工以及設計規劃,材料費及工錢多少就是實報實銷,這個方式比較省錢,

不過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不錯的設計師,再由他們幫忙找木工、水電、泥作及拆除等相關專業人員,進而買材料,消費者支付給計師則包含監工費及設計費,通常監工費通是總金額的五%,設計費一般是按坪數計,行情價大約是一坪三千元左右。

但是消費者不免問,到底要不要親自監工,監工又有哪些重點才會避免摩擦?劉憶如表示,現在人工作忙碌,幾乎沒有時間監工,如果不是找設計師,而是自行包工,那麼還是要請承包師傅監工,價格也是總金額的五%左右。但是,如果消費者要檢查品質,又有哪些重點呢?

對照平面圖:劉憶如表示,消費者要能看懂設計師的平面圖和水電分佈圖,若不明白可以進一步詢問,她指出,裝潢前儘量做好完全的溝通,也別不好意思表達自己的想法,免得事後後悔,除了不滿意之外,還要釐清責任歸屬,反而賠了夫人又折兵。

施工品質:有些裝潢工人偷工減料時,櫃子會沒有抽屜,或少做幾個抽屜,有些設計師在成本考量,也會減少抽屜數量,這些都是消費者必須注意的,所以,在檢查施工品質時有幾個方向要注意,在牆壁的部份,要檢查天花板、厚度,一分厚度和兩分厚度的耐用程度是有差別的。

在木工、五金配件部份,要檢查是否是合約上所規定的材質與報價,在施工過程中是否有防潮、防蟻的處理,否則,房屋受潮容易突起,傢俱變形,若蟲蛀則會破壞木質傢俱。最後,像打釘的這種細節也要注意,消費者要察看釘槍施作是否牢固,有沒有打到水管,這些容易忽略、看不到的項目也會影響日後的居住品質。

至於,油漆工料、塗劑則要注意有沒有甲醛的成分,一般來說,進入剛裝潢好的房子,若有刺痛感、眼睛酸澀等症狀,而甲醛不僅傷害人體健康,甚至引發癌症的可能,因此,在這方面消費者不得不注意。

水電、防漏:劉憶如表示,水電、防漏是易引發糾紛的項目,因為,有時候漏水問題還需要將整面牆拆除,所增加的費用相當可觀,因此,在監工時,除了瞭解水管、結構性漏水之外,電線配置也要注意,是否有軟管的保護措施,電線使用是否方便,避免未來發生火災的可能。

保留合約、證據 = 保障權益

由於目前台灣還沒有制定家庭裝潢相關法令,因此,發生糾紛時,大部份還是訴諸法律,然而,當消費者告上法庭時,法院就需要請第三方來進行評估、鑑定,一般都找有相關資歷的第三方來承擔,並由原告和被告認可。

現在有些消費者,為了保障裝潢的權益,會請相關技術服務機構,來替自己的裝潢把關,這些服務機構或多或少可以幫消費者達到施工監理的作用,但是如果消費者與技術服務機構有僱傭關係,那麼這些機構所出具的證明及文件就不具法令效力,必須由與消費者沒有僱傭關係的技術服務單位所出具的相關證明文件才具有效力。

消費者起訴裝潢公司時,並不在《消費者保護法》保障範圍之內,所以不會有雙倍賠付的問題,法官都會按照《民法通則》中的承攬糾紛處理,而消費者必須準備起訴書、合約文本複印件、對方收款憑據,如發票、收據等,所以合約內容和付款憑據是相當重要的,消費者在裝潢過程當中一定要保留。Money雜誌2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