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住宅需要民眾支持,大師設計國宅 淡化貧民窟標籤化?

社會住宅需要民眾支持,大師設計國宅 淡化貧民窟標籤化?

社會住宅需要社會支持,在先進國家行之有年的「社會住宅」,保障了國民的基本居住人權;怎料良法美意移植到台灣,卻命運多舛。在不恰當的時間上場(五都選戰),以不恰當的方式問世(成了候選人尬場的政治操作);選後打鴨子上架,卻惹得居民反彈、建案停標。

"松山區和萬華區,推動社會住宅政策,不過,卻引發當地民眾強烈不滿"

松山區和萬華區,推動社會住宅政策,不過,卻引發當地民眾強烈不滿

選上的首長忙不迭保證「居民反對就不蓋」,眼看即將演成官民拉鋸戰;沒選上的政黨補上一槍:「選前騙票、選後跳票」,諷刺「社會住宅」在政治操弄下,已變成「芭樂票」。若依目前官民已亮的底牌,為台灣「社會住宅」的未來卜個卦,恐怕會得到「此路不通」的答案。然而,這難道是必然無可避免的局面嗎?

在五都選舉期間,民間團體瞄準台灣高房價沉痾推出的「社會住宅」主張,果然引起社會共鳴,候選人背書,馬總統更立即交辦。在都會區「搶票」考量下,內政部選定數處興建「社會住宅」;選後,經建會、財政部等單位也推出帶有社會性質、不同名目的「公益住宅」、「合宜住宅」等。

只是,好的政策,如同烹調好菜,往往需要時間慢煮細熬,凝鍊出社會共識,才能水到渠成;若追求速效,只怕會「呷緊弄破碗」。把成功行於歐陸的「社會住宅」放到前有「國民住宅」、低收入「平價住宅」失敗歷史脈絡的台灣,就更需多一道「清除錯誤印象」的手續,才能在人民心中為「社會住宅」建立一個公平的討論起點。

四十年前的國宅及後來的平宅,若非未限制只租不賣,落得迅速轉手牟利;或者無視於居住者無力自我管理,放任社區破敗,只求將社會邊緣人全部收攏在此,與社會隔絕,便算了事,住戶自也少能脫貧。當然,由此「公營住宅」就與「貧民窟」畫上等號,民眾也有了「公營的房子拉低社區品質,搞壞房價」的刻板印象。

無怪乎日前郝龍斌主持台北市松山區寶清段社會住宅座談會時,居民抗議不斷;並建議乾脆拿來蓋公園、種綠樹,也比社會住宅好得多。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在內湖準備BOT的「銀髮住宅」,反對力道竟導致停標;居民反對理由是「將導致外籍看護充斥、救護車整夜進出,擔心房價會下跌」!

這類偏頗心態,與過去身心障礙者的「團體家園」要回歸社區所面臨的困難如出一轍;但藏在「治安」、「居住品質」背後的真正理由,其實都是「房價」!

高齡化的台灣,哪個社區可能沒有老人?十七萬名外籍看護正代替我們照顧家中失能的長者,是我們該感謝的對象,若非歧視,房價又怎會因此下跌?若真要多留綠地以降低社區人口密度,但同一社區的都更案將比社會住宅引來更多新人口,豈不是該率先停止都更?

人民偏執的心理是新政策推出時,最該解套之處。執政者該做好功課,清楚告訴人民:社會住宅不是平宅,也不是國民住宅;它不只是蓋好一整批房子,大量遷入弱勢者;而是以適度分散、混居的模式,提供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單親、婦女等如你我一般的族群,在人生過渡期以平價租得一個合宜的安身居所。

在建築設計與空間品質上,「開國際標」競圖正是社宅的國際趨勢。如西班牙的社會住宅請來各國建築大師比圖,國人熟悉的伊東豐雄也在其中。以大師的招牌保證,再加上社福與管理團隊進駐,消除標籤化問題,自可降低形成都市之瘤或拉低房價的疑慮。

疑懼、偏見來自無知與自私。在「社會住宅」的推動上,我們需要政府為資訊不足的民眾,打開世界之眼,展現「社會住宅」的具體藍圖;只靠政府官員幾句「民眾毋須過度擔心」或是「居民反對就不蓋」,民眾如何能夠信賴政治保證,社會進步意識又怎能憑空達成?

社會住宅若欲實現,政府要有決心及能力;但民眾也要有開放的眼界與成人之美的胸襟。社會住宅不止是人權與人道的必要措施,也絕非囤積弱勢族群的倉庫,而是國家社會扶助一個平常公民邁向人生改善的美麗方案。社會住宅需要社會支持!
【2010/12/25 聯合報】

"社會住宅政策的確是利民之舉不能居民反對就不蓋,"

社會住宅政策的確是利民之舉不能居民反對就不蓋,

建築大師設計國宅 淡化標籤化?

臺北市長郝龍斌表示,已經敦請日本設計大師伊東豐雄、荷蘭建築大師庫哈斯至臺灣,未來北市青年住宅,可能交由二人設計,伊東豐雄過去曾設計松山菸廠文化園區,庫哈斯也曾操刀臺北藝術中心之設計。郝市長認為,二人之作品俱為世界頂尖,若往後能執掌社會住宅設計之職,將能提升住宅之質感,除去一般民眾對國宅『標籤化』之疑慮,以求順利推動住宅政策。

但問題的癥結恐怕不單單是住宅設計美醜而已。事實上,臺灣民眾對國宅『標籤化』的既有印象其來有自,因此最該注意的是,一般國宅經發包後的監督過程才是首要之務。

過去國宅品質一直為人所詬病,漏水、龜裂、格局設計不良等等問題層出不窮,這才是國宅『標籤化』的主因。今年士林官邸旁的國宅才剛落成一年多,隨即傳出居民抱怨外牆龜裂、停車格過窄等問題。

其次,若臺北市未來採行『出租住宅』政策,那麼更須搭配更佳物業管理的系統。臺北市轄下的出租住宅,其管理問題曾於媒體喧鬧一時,突顯社區管理不良而造成住宅周邊環境品質降低。往後若缺乏妥善的管理政策,那麼郝市長之青年住宅在推展上勢必難以取得民眾認同。

"居民反對出租住宅,對出租住宅以往產生的問題一覽"

居民反對出租住宅,對出租住宅以往產生的問題一覽

在外界看來,當地居民反對市政策興建社會住宅似乎是一種『民粹』,然而,這種抗議浪潮的產生,正是源於對政府住宅政策的不信任;再者,郝市長也需提出適宜的配套方案,消除抗議居民之顧忌。

話說回來,郝市長之社會住宅政策的確是利民之舉,但在推行力方面仍需努力,不能有『居民反對就不蓋』之想法,而該爭取全體市長最大之利益。雖然請建築大師進行住宅外觀之設計並不能完全解決國宅『標籤化』問題,但也算跨出住宅政策的一小步,某個方面來說也是值得讚許,然而,想必大眾益加期待有更進一步的發展才是。
新聞提供:住展房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