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初期變化 懷孕初期變化

懷孕初期變化與注意事項!胎兒發育、母體改變及必知小細節!

懷孕初期(1-3個月)是胎兒發育的關鍵階段,母體變化包括乳房脹大、基礎體溫升高、頻尿及害喜等現象。

胎兒從胚胎逐漸成形,性別開始分化,但此階段胚胎仍不穩定,容易面臨流產風險。

孕婦需注意避免服用藥物、照射X光、劇烈運動或高溫環境,並定期進行產前檢查,以確保母胎健康。

懷孕前期母體與胎兒的變化及注意事項(1-3個月)

第一個月|胚胎初期發育與母體變化

胎兒的發育

  • 胚胎長度約1公分,重量不足1公克,尚未具備明顯的人體形狀。
  • 頭部占全身的二分之一,尚無手腳及頸部,有類似鰓和尾巴的構造,外側覆有絨毛。

母體的變化

  • 子宮大小如雞蛋,月經停止,基礎體溫維持高溫狀態。
  • 乳頭顏色變深且敏感,容易疲倦,飲食習慣可能改變。

注意事項

  • 若懷疑懷孕,避免服用藥物與照射X光,慎重對待疫苗接種,尤其不可注射德國麻疹疫苗。
  • 懷孕前應檢查傳染病(如淋病、梅毒等),確認身體健康無虞後再孕育。
  • 可利用血液或尿液進行懷孕測試,並選用高敏感度的驗孕試劑進行確認。

第二個月|胚胎逐漸成形,母體開始適應

胎兒的發育

  • 胚胎長度約3公分,重量約4公克,已可辨識頭部、眼、耳、口,以及初步的手腳輪廓。
  • 性別已形成,但外觀上尚未明顯。

母體的變化

  • 子宮增大至鵝蛋大小,基礎體溫持續高溫,乳房變大且更加敏感。
  • 膀胱受壓,小便次數增加,陰道分泌物增多(無臭味)。
  • 出現害喜現象,包括疲倦、胃灼熱、噁心、食慾改變等症狀,甚至頭暈或唾液分泌增加。

注意事項

  • 確認懷孕後,可使用超音波檢查胚胎著床位置與發育狀況,注意是否有流產或異常現象(如子宮外孕)。
  • 懷孕初期易流產,應避免勞累及長時間站立,保持情緒穩定,減少體力與精神負擔。
  • 預防跌倒、撞擊及下腹部受涼,並避免高溫環境(如泡溫泉或過熱的洗澡水)。
  • 若害喜嚴重可少量多餐,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如蘇打餅乾,必要時請教醫師。

第三個月|胎兒內臟形成,母體進入穩定期

胎兒的發育

  • 胎兒長度約9公分,體重約20公克,外觀逐漸明顯,外陰部可辨識性別。
  • 內臟開始形成,羊膜腔及羊水環繞胎兒,但胎盤尚未完全形成。

母體的變化

  • 子宮增大至拳頭大小,乳房脹大,腹部感到脹滿但外觀尚未突出。
  • 膀胱和直腸受壓,可能導致頻尿或便秘。害喜現象可能持續,但逐漸改善。

注意事項

  • 避免服用藥物、照射X光或注射活菌疫苗,並避免激烈運動或長途旅行,以降低流產風險。
  • 保持身體清潔,避免陰部感染,並避免過熱的浸泡活動。
  • 定期進行產前檢查,包括血液檢測、血型確認及感染性疾病篩檢(如梅毒及愛滋病)。

延伸閱讀:孕婦可以泡溫泉嗎?孕婦泡溫泉全攻略!最佳時機、注意事項與安全建議!

文章來源: 媽媽育兒百科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