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連假後,因飲食不節制、作息混亂,腸胃炎與流感病例大幅上升,醫療機構人滿為患。
腸胃炎患者多因諾羅病毒感染,症狀包括腹瀉、發燒、肌肉痠痛;流感則以A型流感為主,且病例持續增加。
疾管署警告,近期疫情擴散速度快,特別是高風險族群應格外注意防疫措施。
醫師建議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避免食用未熟食物、勤洗手,並及早就醫,以降低感染風險。
春節後健康警報!腸胃炎與流感疫情暴增 醫療機構壓力倍增
春節後症候群來襲:腸胃炎與流感患者激增
隨著9天春節連假的結束,許多民眾因大魚大肉、作息紊亂而出現健康問題,導致腸胃炎與流感病例大幅上升。
醫師表示,開工首日門診患者數量暴增,腸胃炎病例占了一半,部分患者伴隨發燒、肌肉痠痛等症狀。
A型流感與黴漿菌感染病例頻繁出現,使醫療機構面臨極大壓力。
醫院與診所人滿為患,醫護人員疲於應對
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表示,開工當天門診量驚人,一天內診治230名患者,讓他幾乎虛脫。
其中,腸胃炎患者約占50%,除上吐下瀉外,不少人出現發燒與全身痠痛的情況。
同時,流感疫情升溫,當日便驗出5名A型流感確診個案。在台中北區某診所,為應對激增的病患需求,大年初四便提前開工。
診所門口擠滿了等待看診的民眾,隊伍綿延不絕,甚至有人形容宛如「貪食蛇」。
有患者抱怨,排了1.5小時才輪到自己,直呼「比搶演唱會門票還難」。
即使診所加開3個診間,仍無法負荷龐大需求,最終不得不限制掛號人數。
疫情擴散迅速,急診人數大增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主任陳維恭指出,今年春節期間急診人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5%,顯示疫情擴散速度驚人。
屏東基督教醫院統計,小年夜至大年初四期間,急診患者高達2,770人次,其中9成與腸胃道或呼吸道疾病有關。
腸胃炎患者高達1,548人次,占比55.88%,明顯高於往年,
而因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肺炎與流感求診的患者則達928人次,占比33.5%。
疾病監測數據顯示|腸胃炎與流感創新高
根據疾管署監測數據,今年第3週腹瀉就診人數累計達18萬6,108人次,創下近5年來新高,
預估春節期間就診人數可能突破23萬人。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指出,春節期間人口大量移動,使腸胃炎疫情迅速擴散,
尤其以諾羅病毒(GII.17病毒株)最為常見。另一方面,流感疫情也同步攀升,今年第3週類流感就診人數達14.1萬人次,
創下10年來同期新高。流感重症併發症病例亦持續上升,疾管署警告,開工後流感病例數恐進一步激增。
醫師特別提醒,近期天氣變化劇烈,須警惕心肌炎與肺炎等併發症,並建議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的場所,以降低感染風險。
醫師建議|如何降低感染風險?
面對春節後的疫情高峰,醫師建議民眾應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包括:
- 避免食用未完全煮熟的食物,降低腸胃炎感染風險。
- 勤洗手,減少病菌傳播機會。
- 高風險族群(如長者、幼童、慢性病患者)應特別注意保暖與防疫措施。
- 若出現嚴重腹瀉、持續發燒等症狀,應儘早就醫,避免延誤治療。
隨著開工後的健康威脅升高,民眾應提高警覺,做好防護措施,以確保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安全。
延伸閱讀:流感併發肺炎恐致命!5大症狀速就醫、高風險族群務必接種疫苗!
文章來源: 媽媽育兒百科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