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財政部邀集產、官、學代表,召開「特種財貨及勞務稅」(俗稱奢侈稅)修法公聽會,多數人皆認為「奢侈稅」只是權宜之計,「實價課稅」才是根本之道。
國內都會區房價不斷飆升
事件源起於國內都會區房價不斷飆升,引發民怨。2008年金融海嘯後,各國央行競相採行寬鬆貨幣政策、營造超低利率環境。
加上遺贈稅率在2009年初一舉從最高稅率50%(累進制)降為單一稅率10%,在兩者效果加乘之下,貨幣供給大增、海外資金明顯回流。當局未能有效引導資金進入生產事業,閒置資金多轉向投入房市炒作,被視為實現公平正義的開路先鋒—奢侈稅於焉誕生。
實施兩年以來,奢侈稅效果包括:
實施以來奢侈稅不如預期
一、稅收不如預期。財政部公布的平均年度稅收約40億元,遠低於原先預估的151億元。
房地產交易量已明顯萎縮
二、房市交易量明顯萎縮。2012年全台住宅買賣移轉棟數僅有32萬9,741棟,低於2008年(金融海嘯)的37萬9,290棟,也少於2003年(SARS)的34萬9,706棟,創下近十年來的罕見低量。
都會區房價不斷持續上漲
三、都會區房價持續上漲。今年7月底公布的第2季「國泰房地產指數」,指出全台房價持續刷新歷史紀錄;台北市政府7月下旬推出的「住宅價格指數」,也呈現房價全面上漲的趨勢,不論民間或官方調查,都顯示奢侈稅實施後的都會區房價仍續創新高。
奢侈稅目標是要抑制房價
持平而論,奢侈稅的政策目標為「打擊投機、抑制房價」,稅收多寡本為額外紅利,不應影響其修正與存廢;在打擊投機方面,房市交易量萎縮,顯示壓抑了若干投資客的炒作行為;然在抑制房價部分,則成效不彰。
在達成實價課稅的終極目標前,身負階段性任務的奢侈稅尚不到功成身退之日;也因此,未來修法重點應在於有效抑制房價,卻不至戕害房市正常動能,同時徐圖及早銜接實價課稅的治本之道,這也是日前公聽會的多數見解。
奢侈稅是要對症才能下藥
對症才能下藥,分析這波房價漲勢不歇之因,低利率與寬鬆貨幣環境,在美國QE勢將退場、利率緩步回升之後,幾無負擔的炒作環境恐一去不返;如何協調銀行利用融資管理、分級利率等工具,導引閒置資金離開房市、進入生產事業,應為下一階段的重點政策。
至於課稅調整方向,容我援引總統府資政陳冲先生有關股市「量重於價」的論述:「…流動性是交易所存在的最重要理由,能促成流動性的是price finding(價格發現)、並非price rising(價格上漲)…。交易的形成是因為眾人對價格看法的分歧。換言之,愈多人參與,就有愈多不同意見,也就能促成更多的交易機會。」
賣方賣不掉買方買不到?
類似觀點若用於解讀奢侈稅,現行「制量不制價」的設計實存有補正空間。房市如果表現活潑,在資訊透明的前提下,買賣雙方其實都能減少交易成本,覓得滿意程度最高的房價選擇。反之,一個流動性不足的房地產市場,由於參與人數不夠、價格選擇不多,最後極有可能出現「賣方賣不掉,買方買不到」的雙輸局面。
奢侈稅影響整體經濟表現
換言之,若主管機關無法將奢侈稅效果由「制量」導為「制價」,無法妥善拿捏「除弊」與「興利」間的政策分寸,甚至進一步扭曲市場致使發生動能窒息的後遺症,不僅無助於實現居住正義,也將傷害相關產業發展、影響整體經濟表現。
主政者藉由奢侈稅實現住者有其屋、財富重分配功能的用意值得肯定,但如何打蛇打七寸、不傷及無辜,甚至加速建置「實價課稅」的主客觀環境,考驗著執行單位的施策格局與智慧。
經濟日報/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 http://money.udn.com/house/storypage.jsp?f_MAIN_ID=419&f_SUB_ID=4104&f_ART_ID=296676#ixzz2ejjuJITd
房價飆房市冷 學者批:奢侈稅-民視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