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法制局指出,去年停車位買賣糾紛多達20餘件,主任消保官許宏仁說,民眾購買成屋車位最好先試停、購買預售車位要注意是否靠牆壁或柱子,另注意契約上的車位尺寸,若有不符可要求賣方減價或改正。
柱子擋、位置小 新北市買車位糾紛多
許宏仁說,停車位買賣糾紛主因大多是停車位規格不符、靠邊牆壁或柱子而難以出入,或乘客難上下車等,因而要求建商賠償或更換車位。但建商往往以停車位符合法定尺寸或已無停車位可換等理由,拒絕消費者要求。
有民眾購買某捷運共構大樓地下停車位,交屋後才發現有柱子緊鄰車位,只能以「路邊停車」方式停車,不能以「倒車入庫」方式停車,要求建商換車位;但建商以自己更大型的車輛都可停進該車位,拒絕消費者要求,消保官協商未果,只能由兩造打官司。
另有民眾買豪宅車位,交屋後發現地面設置阻胎器,導致車子無法完全停進車位;因規定須設阻胎器,最後由消費者切結「後果自負」,建商才拆除阻胎器。
許宏仁說,現行法令規定每輛停車位寬2.5公尺,長6公尺;機械停車位每輛寬2.5公尺、長5.5公尺、淨高1.8公尺以上。
雖然法令明定特定狀況下停車位尺寸可縮減,但去年7月生效的「預售停車位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規定,停車位竣工規格的尺寸產生誤差,買方可就短少部分請求減價或解約,建商不能再以停車位規格容許誤差作為免責理由。【聯合報╱記者黃福其】
新北預售屋 停車位糾紛多
新北市消保官周繼雄表示,新北房市糾紛增加,尤其是預售屋,近來停車位糾紛不斷,籲消費者看清楚契約以確保權益。
周繼雄指出,新北市房地產近年來交易熱絡,使得消費爭議頻生,以預售屋消費糾紛最多,幾乎占房地產爭議的一半,其中又以停車位爭議最多,幾占1/4。
他表示,建商所擬定預售屋房地買賣契約內容未依據內政部公告「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規定,造成買賣消費糾紛不斷,停車位往往是消費者與建商發生消費糾紛最多項目之一。
他指出,當預售屋落成後,停車位爭議也浮現,多因平面或機械停車位規格不符、短少、平面停車位靠邊牆壁梁柱難以出入,平面停車位空間狹小難以上下車及車道寬度或曲線半徑不足迴旋等問題。
他說,民眾要求建商賠償或更換車位;建商往往以停車位符合規格或已無停車位更換等原因,拒絕要求,使得消費者提出申訴。
他表示,民眾購買預售屋時應注意契約內容,若因停車位規格尺寸有誤差,買方得就短少部分請求減少價金;若車道寬度、坡度及曲線半徑不足,消費者也可要求建商改正或降價。【中央社╱新北市】
買預售屋注意事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