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僑建設公司去年底以平均每坪約一百零一萬元,標下基隆市仁一路土地,最近趕工卻只興建兩層共九戶建築,引起外界注意。建築同業認為新僑此舉既養地又有收入,一舉兩得。
對於外界質疑建商在「養地」,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官員昨晚表示,去年中發布的國有地附買回原則,只限台北市和新北市的國有地,就算基隆的國有地也納入,仁一路這塊地也已開發,不適用買回原則。
官員表示,不能因為土地低度利用就認定是養地,或許建商面臨資金壓力,希望早一點租出去也早一點有收入;至於建商目前不高度利用這塊土地,應該有其思考。
永慶不動產基隆廟口加盟店長王智弘表示,新僑建設八月將土地上的一、二樓建物租給吃到飽的火鍋店,租約十年,月租約六十多萬元。他指出,當初新僑建設標得土地的成本偏高,將來推案可能要賣到每坪四十萬元才有賺頭;而新僑原本想先整合周邊老舊公寓一起進行都市更新,但整合遙遙無期,索性先改變策略,用租金收益來彌補成本,也算是另類的養地模式。
基隆市仁一路靠近愛六路口,去年十月由新僑建設公司以三點五一億元,向國有財產局標得三百多坪土地,當時創了基隆地區土地標售天價。最近,基地上趕工興建兩層樓建築,一樓模板已搭完成。
基隆市僑福房屋仲介副總經理林文傑表示,如果不計建築成本,新僑建設當初以三點五一億元標得土地,未來每年房租收入七百多萬元,投資報酬率約百分之二左右,在基隆市偏低,但就台北市大多只有百分之一投報率而言,已算高一點了。
基隆市政府都發處指出,這塊土地位於商業區,建蔽率百分之七十,容積率百分之三百廿,開發時,如全額申請約可蓋十層樓。但業者今年初遞案,申請興建兩層樓、無地下室建築且保留大片空間,總容積只使用約三分之一。
官員私下表示,去年這塊地招標時,大家就已相當關心,希望這開發案能替基隆市帶來商機,沒想到業者今年初申請興建兩層樓建築,跟大家先前想像的完全不同。當時他就懷疑業者應是養地且兼顧土地利用,才會規畫這樣的建案。
一家建設公司何姓協理就說,這塊土地加上營造及行銷費用,每坪成本就要卅二萬元,對新僑建設公司只申請蓋兩層樓建築,他直言是養地。 【聯合報╱記者張源銘、賴昭穎、何醒邦/連線報導】
蓋停車場、農園 養地招數百百款
建商算盤打得精,空地未開發前的閒置階段,也有很多創意養地招數。
有建商無償提供土地給藝文團體使用,建立形象;有的先經營起停車場、餐廳、或旅館,等周邊環境成熟後再打算;台北市則有建商與市府結合,進行空地綠美化,賺取容積獎勵。
「黑心房仲的告白」作者SWAY表示,經營停車場是最常見的建商養地方式,因建商養地也需資金,反正地都買了,不賺白不賺;有些也會搭起鐵皮屋,蓋簡易汽車旅館或很像樣品屋的餐廳。他說,養地不是要等好時機推案,而是在期待將來有更高的價格。
也有開發商提供土地給藝文團體,既可創造話題、塑造形象,也可匯集人氣。
有些等待都更改建的老屋,建商會先供藝文團體無償使用,或做為社區展覽的場地,不僅打好鄰里關係,同時也建立形象。
而沿著台北市羅斯福路往公館走,沿路寸土寸金的路段旁,竟有烤麵包的土窯、栽種各式草藥的花園,及提供民眾種菜的開心農園。這些是建商或地主為閒置及等待整合的土地,所進行的一些另類規畫,條件是提供台北市政府空地,進行為期一年半的綠美化。
不過,這些簡易綠地「稍縱即逝」,市府並將送出容積給地主,也引起不少爭議,甚至有人譏為「假公園」。【聯合報╱記者何醒邦/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