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科技園區有多少 還需要更多嗎?

全台科技園區有多少 還需要更多嗎?

你知道台灣有多少個所謂的科技園區嗎?恐怕沒人真正說得出來。但印象中,的確很多,而且根據住展企研室觀察,幾乎都成為周邊房市發展的重要元素或推力。如台北有內科,紙上階段的還有士林北投科技知識園區;原本的五股工業區也打算轉型為科技園區,新莊副都心北側剛通過審查的新北知識園區,屬性大概也和北科園區類似。

往南到新竹,竹科大名鼎鼎,不過竹北還有剛更改規劃的綠能園區及高鐵生醫園區,桃園則是民間自行開發的龜山華亞及宏祣s潭渴望園區;竹科龍潭園區,則因弊案而遲未有進度,不過最具『話題性』的,恐怕是徵地作業引發極大爭議的苗栗大埔(其實是竹科竹南園區)。再到中南部,台中有中科,台南、高雄也都有類似園區。

林林總總、大大小小,性質類似的科技或生技園區,全台應有十個以上。而現在新北市又打算規劃新的科技園區,位置則分別在樹林及林口,號稱「雙林產業專區」。

科技園區

台灣正式營運加上規劃中的科技園區的不知有多少。圖內湖科技園區

根據報導,樹林的「科技及綠色產業專區」,目前是國軍光華營區,佔地四點六公頃,國軍遷走後,將引進號稱低污染之資訊電子、半導體等產業,還將規劃綠地景觀,創造所謂人性化工作環境;林口則將以3C、精密電子元件和技術服務業為主要招商項目,園區佔地兩公頃,位置在文化一、二路間(臨信義路)。

根據新北市經發局資料,兩個科技園區預計三年後完工,投資金額近15億,共可創造2,300個就業機會。相關說明會昨日舉行,據說現場相當熱鬧。即日起兩案以上網公告招商,下個月29號截止收件。

這消息對所屬的樹林、林口來說,當然是發展利多,也肯定將成為區域房市業者的最新炒作包裝題材;如果順利,也的確會如地方人士所盼,活絡區域經濟,找工作也更容易。

只是,按目前都市計劃,林口園區基地現址住宅區,是否牽涉變更問題?新北市經發局網站資料沒有詳細資料陳述。不過周邊確實都是住宅用地及建商推案,設置地點上恐怕不太恰當。

更大重點則是,再看看文章前段提到,台灣各地大大小小的科技園區。我們接著要問的是,台灣究竟是否還需要增設更多的新科技園區?或者,真的得在每個(西部)縣市都劃設這種園區嗎?

官方雖號稱電子業低污染,然而這是詭辯。相較於另一更大污染產業石化業,電子業似乎真是低污染,然實際上,電子或精密機械業本身仍是高污染產業;光是用水量就非常大,想當然爾,排放的廢水污染物也很驚人。看竹科就知,每逢缺水季節,當地廠商就頻頻告急。再者,這些園區,真的都能找到足夠廠商進駐?難保其中不會有一些,最後變成蚊子園區?

姑且不論這樣的規劃開發動作,是不是如部分學者指控,實質是在炒地皮,單就事件本身來看,的確是環境與經濟發展間孰輕孰重的永恆議題。聯合報今日報導,嚴長壽及藝文界人士發起串聯活動,反對台東美麗灣飯店開發案,或者稍早作家張曉風大力反對南港兵工廠開發案,其實涉及的都是同一件事。

或許當年杜邦想來台設廠被拒時的時空背景,環境與經濟發展兩者可能互斥;但時至今日,無論是地球環境確實遭到破壞,或人類觀念與生活方式(必須)改變,兩者早就不一定是互斥關係;現在真正的核心議題變成:什麼地方適合發展什麼產業?

用水量超大、實際污染值不低的科技產業,或許是台灣繼蔣經國時代,再創經濟奇蹟的要素,但是否還是台灣未來創造經濟及社會價值的唯一解答?值得深思。台灣畢竟是缺乏水資源的,發展電子科技業付出的『代價』重大,卻被大家忽略。

政府這幾年口口聲聲說要產業多元、精緻化,甚至宣示要扶植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業,但從實際仍到處廣設科技園區的行動來看,卻是說一套做一套。又比如台東美麗灣,即便是發展軟性低污染的觀光業,是不是一定得蓋大飯店?

台灣未來發展,仍得獨尊電子(代工)產業?廣設科技園區或觀光區開發大飯店的決策,的確需要更細緻且周延,廣納各界意見,中央到地方一以貫之的規劃;況且創造工作機會,絕不是只有科技產業這個選項!新聞提供:住展房屋網

廣達優退千人 電子業寒冬現 科技園區房市不樂觀

台灣經濟四大警訊 台經院:景氣二次衰退跡象增

精機一期住宅開賣 二期園區扮中部創智中樞

經濟衰退 電子業危機 房價為何還不下跌?

全台科學園區 投資件數金額創新高 台積電占7成

中市精密園區2期 競爭激烈 廠商不滿市府放任一期炒地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