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玉計畫強徵農地 大學圈地運動士林之恥

璞玉計畫強徵農地 大學圈地運動士林之恥

大學圈地運動士林之恥,新竹縣與交通大學自2000年起聯合主導璞玉計畫,因為強徵優質農地而惹起學界、民間團體與輿論的批評。

2002年時,該計畫以設立IC設計園區與生物醫學園區為名,意欲徵收緊鄰高鐵站的930公頃土地,以及竹東區的305公頃土地。2004年該案更名為「臺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並將開發規模縮小為446公頃土地。

 浮濫徵地

璞玉計畫 浮濫徵地

然而比較2002年版的璞玉計畫書與臺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計畫書,計畫面積規模差3倍,計畫書內容與措詞卻鮮有變更,可見該計畫之浮濫。

再看「臺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的土地用途,交大用地40公頃,生醫科技園區用地38公頃,知識經濟產業園區82公頃,三項核心計畫的基地總面積遠小於316公頃的商業與住宅區,且可行性更是可疑。

交大原擬設置五個學院,容納1500位左右的學生;但教育部早已無力解決高教供過於求的問題,所以反對國立大學籌設分部。其次,璞玉計畫鄰近IC產業大本營的台元科技園區,這40公頃的園區經營十年,才發展出可以和新竹科學園區競爭的產業聚叢規模。如今要再投入82公頃的知識經濟產業園區,何日才能競爭得過即將籌辦第四期的台元科技園區?至於生醫科技園區用地更是天方夜譚,台灣的相關產業還在懷胎期,這38公頃土地何時才真用得著?

這個計畫唯一具有明顯可行性的部分,就是把緊鄰高鐵站的316公頃農地變成商業與住宅區。一旦事成,縣政府將財源廣進,知悉計畫區位與內容的人則可以事先購買農地等待地價暴漲,而交大則無償取得不知道要如何使用的40公頃校地。

地方政府浮濫徵地

交大不僅有竹北40公頃土地,又有台南校區第一期49公頃土地,要在這龐大地基上興建完它可以容納的所有建築體,恐怕得要自籌上百億經費。但是以台、成、清、交過去的募款紀錄來看,百億經費的籌募至少得花上3、50年。

至於這龐大的校地和建築空間內到底要容納什麼樣的學術活動,就更加讓人質疑與好奇。因此,從財務觀點與建築體的有效利用而言,交大的新校地擴張計畫恐怕是不自量力。

交大並非唯一盲目擴張校地的國立大學。以清華為例,2000年時與宜蘭縣簽訂備忘錄,無償取得27公頃土地。因經費籌措困難,第一期僅規劃9.7公頃,總經費7.8億元中3億由宜蘭縣政府編列,BOT 2.3億,擬募款3.1億。

這個園區預計要在2011年7月底以前完成建築與招商進駐,然而迄今清大「宜蘭園區」專屬網頁裡還是只有2008年1月4日的資料,再也沒有更新,也從未聽聞後續作業。儘管清華大學在宜蘭園區案進行得極不順利,卻還是又跟新竹縣政府合作規劃了以「清大第二校區」為名的徵收計畫,134公頃的計畫用地中34公頃為大學用地。

清華和交大這樣不顧財力與學校發展需要的盲目擴張校地,實可謂今日台灣儒林之恥。地方政府徵地皆涉及侵犯《憲法》所保障之財產權,因此必須有重大理由,且無替代方案後,始可於萬不得已時為之。

因此,面對地方政府浮濫徵地的作為,大學本應秉其學術良知,善盡言責予以勸誡,或積極代為謀思較不傷民的替代方案。豈料不此之圖,國立大學竟毫不迴避利益衝突地參與分地。如此的行為,豈不是遠比歐洲工業革命期間的圈地運動更讓人髮指?

不僅清華與交大如此,台大與台科大也都爭先恐後地參與了新竹縣的圈地計畫。教育部以「追求卓越」為名編列5年5百億,而我們這些納稅人卻眼睜睜地看著學術界向下沉淪。

學術社群原本該是社會的良心,當大學為了校地和財源而失去自我反省能力時,這個社會已出現是非不清、指鹿為馬的危機。茲事體大,筆者呼籲監察院積極介入調查各大學與地方政府合謀的所有徵地計畫。
作者為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教授、英國劍橋大學控制工程博士

璞玉搶徵農地 大埔翻版? 農民總統府陳情

台大設校喊10年 竹北房價翻1倍 居民轟炒地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