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地層下陷 雲林農漁民背黑鍋 十年無解誰該負責?

高鐵地層下陷 雲林農漁民背黑鍋 十年無解誰該負責?

高鐵地層下陷,雲縣府︰農漁民背黑鍋,台灣高鐵彰化、雲林路段地層下陷嚴重。民進黨立委劉建國昨質疑,高速公路、縱貫鐵路都會避開嚴重下陷區,為什麼高鐵會刻意經過?行政院長吳敦義表示,會成立專案小組因應高鐵的沉陷問題;交通部長毛治國強調,高鐵雲林站一定蓋。

毛治國︰高鐵雲林站一定蓋

劉建國要行政院組成專案小組,因應下陷問題;別一有問題就歸咎農民抽地下水。吳敦義無法答覆高鐵選線問題,只承諾政府將成立專案小組,請相關機關、民意代表及學者專家一起參與。

毛治國說,不管是彰化、雲林、嘉義,都有地層下陷的問題,除非高鐵不經過,否則只有下陷程度差異;一定要有大區域的防止沉陷之治本方式。

對此,雲林縣府拿出工研院監測報告指出,雲林高鐵沿線地層壓縮以含水層三及四為主,即深度二百公尺以下的地層壓縮,導致地層下陷嚴重,研判該區可能有相當數量的深層抽水井,且均在濕季用水量較多;另結果顯示雲林主要下陷區域,包括虎尾、土庫、元長,皆有深度超過三百公尺的地層壓縮發生。

縣府表示,農漁民使用的抽水井,深度大部分在一百公尺以內,部分養殖水井接近二百公尺,二百公尺到三百公尺的深水井主要是自來水公司、水利會及工業用水井。中央不願面對問題,找出肇禍者,卻只是一味指責農漁民超抽地下水。

虎尾鎮長林文彬表示,資料清楚顯示,高鐵沿線地層下陷屬深層沉陷,而農民的水井大多為淺層水井,中央不應再讓農漁民背黑鍋。 自由時報〔記者曾韋禎、黃淑莉、林國賢/綜合報導〕

台灣高鐵地層下陷

台灣高鐵彰化、雲林路段地層下陷嚴重

雲林地層下陷亮紅燈?國土淪陷 水資源濫用?高鐵安全拉警報?

受到雲林地區地層持續下陷影響,高鐵跨越台七十八線處墩柱,角度變化首度超出警戒值1/1500,基礎地層去年的年沈陷速率達6.5公分,也超過高鐵設計標準4公分,使得軌道線型改變將直接影響行車安全,若不加強修補,高鐵行車將有安全上的疑慮。

根據高鐵局和水利署的監控資料,過去7年累積高鐵墩柱下陷最嚴重地區,以跨越台78線處沈陷55公分最嚴重、雲158線處48公分、雲林虎尾站預定地41公分,這段長約6公里路段是最「淪陷」地區,預估103年後部分的地表高度將差距60公分以上,長期一定會有問題。

但是高鐵局認為,高鐵墩柱沉陷情況已逐漸趨緩,沉陷程度也在容許值內,目前高鐵結構與行車安全無虞。

水利署也表示,已經針對高鐵沿線3公里範圍內的87口公有水井進行封井,雲林大部分地區下陷速率也從92年的12.2公分降至7.3公分,下陷面積也自610平方公里降為414平方公里,雲林地層下陷現象,呈現持續減緩趨勢。

然而下陷速率仍超過高鐵設計標準,中央希望雲林縣能取締一千多口的非法灌溉井,但是雲林縣認為農民權益可能受到影響,堅決不封井。

農民也認為,抽取地下水灌溉是不得已措施,畢竟政府遲遲未拿出替代水源,與其他配套,他們不可能讓良田荒廢成荒地。面對中央、地方與農民三方的角力,高鐵雲林段地層下陷似乎難解。

台灣西部沿海長期地層下陷問題,在高鐵動工前就是老問題,高鐵雲林段下陷,不過是中央及地方長期漠視水資源運用的結果?雲林高鐵沿線有一萬多口井,不論封井是否可行,重點是,即使把雲林所有的井都封起來,對於阻擋高鐵地層下陷也只是杯水車薪?

雲林地區一直沒有水庫,長期面臨缺水問題;但政府過去幾年仍核准了幾項重大開發案,包括耗能耗水的石化業跟面板業在內。

即使未來湖山水庫完工,就能支應中部地區的用水問題?

政府基於整體經濟發展,若認為這些重度耗水耗能的產業必須存在,就須設法就用水「開源」。

包括在符合環保的原則下,如何更有效地運用地表水,而不能抱著鴕鳥心態認為「撐過去」就好,任令抽取地下水。

尤其在水資源更為珍貴的此時,高鐵雲林段地層下陷,突顯的是政府對於水資源政策的亂無章法?產業政策缺乏國土規劃思維? 有話好說-南部開講

高鐵地層下陷下沉十年無解 誰該負責?

高鐵自二○○七年通車試營運以來,旅運人次持續成長,去年旅客達三六九三萬餘人次,平均每天有十萬一千人次搭乘。屢創新高的營運數字,全建立在「安全高鐵」這個不容妥協的基礎之上!然而,高鐵始終擺脫不了「地層下陷」這個慢性殺手的威脅。

才通車四年餘,高鐵卻比預定提早九年,就須進行橋梁結構安全補強。從高鐵興建期,各方便嚷嚷著地層下陷不解決不行,十幾年過去,依然無解!人命關天,誰該為此負責?

正午時分,雲林縣七十八號東西向快速道路與高鐵的交界處,一位老農民正優哉游哉地幫秧苗施肥,口袋裡還放著收音機在聽講古;緊鄰田邊,高鐵橋墩才剛搭起鷹架準備施工,最近突然來了很多人,卻一點也沒打擾到老農民的與世隔絕。這附近是近來的新聞熱區,地層下陷問題吵得沸沸騰騰,至少在過去的七年間,累積下陷量幾乎等腰高!

「阿伯,還在抽水嗎?不是聽說地層在下陷……?」《財訊》記者問。

老阿伯不疾不徐,有一句沒一句地緩慢回說:「抽水每天都嘛在抽,不然怎麼會有水。」「雲林縣的地最鬆啊,地底都是沙,地鬆一定會陷下去啦,人家山線在抽就不會陷。」

農民抽水灌溉,被指為造成地層下陷的元凶之一。但是,老農民的在地智慧,則點出了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如果明知道地層下陷,當年高鐵路線為什麼會經過這裡?

矛頭一:交通部   毛治國當年對路線掛保證

民進黨籍的雲林縣立委劉建國便直指:「當年台鐵跟高速公路路線都避開這個地方,惟獨高鐵從彰化的溪州鄉九十度大轉彎,來到雲林縣現在地層下陷最嚴重的這個區域,造成現在的台灣高鐵變成一個高風險的高鐵。」

當年高鐵突然捨直取彎,外界推測是為了配合雲林離島工業區的開發。早在二十年前高鐵籌建期,時任執政黨主席的李登輝曾點出他的憂慮,他當時說:「我們知道台灣西部地區除了沿海屬沙質土壤外,其餘部分地質鬆軟,地盤下陷情況嚴重。」

他指示交通部在勘查路線時,務必要特別注意,以免日後因地層下陷而影響行車安全。對此,時任交通部高鐵籌備處處長的毛治國則曾公開提出保證,選線時已避開地盤沉陷區,對地質惡劣區也作了特殊考慮。

現任交通部長毛治國當年的保證,以事後之明來看,顯得失真!

從下頁附圖所示,高鐵路線儼然「正中紅心」般地從雲林地層下陷最嚴重地區通過(即圖中紅色區塊),讓人看了怵目驚心。根據工研院的報告,早年雲林下陷中心在沿海一帶,一九九六年之後,下陷中心逐漸移往內陸,近十八年來,內陸地區總下陷量已超過一公尺。

更糟糕的是,日前高鐵公司董事長歐晉德也坦承:「很不幸的在這一段時間,我們發現沉陷的中心,是向高鐵的路線在移近,而且有一部分地區,它的速率反而在上升,這使我們有更大的憂慮。」

其中,以上述的高鐵與七十八號快速道路交叉段,問題最為嚴重,根據工研院調查,光是近七年中累計下陷量達六二.一公分,且該路段墩柱角度變化在前年首度超過警戒值,去年又更惡化,由於地層下陷速度超乎預期,四月初高鐵公司在此處提前展開墩柱支承墊調整工程,比原本預定的橋梁結構安全補強時間表,整整提早了九年!

另外幾處高鐵沿線下陷較顯著區包括:雲林縣境內的高鐵虎尾車站特定區、高鐵土庫與雲一五八縣道交接處,七年累計下陷量各為五一.九公分;在彰化地區最大沉陷處則為溪州段,五年總下陷量為一九.八公分,雖然不似雲林縣嚴重,但是下陷量連續三年呈加劇趨勢,同樣令人憂慮。高鐵局官員不諱言,這些數據純粹是統計上的分析,作為評估風險的參考依據,可是「地底下的變數很大」,誰也不敢拍胸脯保證。

矛頭二:水利署   防治地層下陷 自認有成果

退百步想,就算當年高鐵真的「選錯線」,這些年我們做了什麼來挽救「高鐵沉淪」?

回想○五年底、高鐵通車之前,日本新幹線專家齋藤雅男曾語出驚人說,雲林地層下陷問題如果不妥善解決,「重則出軌翻車!」當時曾被交通部官員斥為「日本人放話」。言猶在耳,根據高鐵公司自己去年的評估,雲林段沉陷問題再不解決,高鐵將在二○二○年後「面臨危險」,被迫減速或停駛,高鐵成慢鐵! 財訊雙週刊3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