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力崛起首重機能性,男愛空屋最挑增值力,男女大不同,也反映在購屋行為上,據房仲分析,男生看重產品增值性,女生重視環境機能;男生愛買空屋,盼圓「打造一個家」的夢,女生則多挑選裝潢已完成,大落地窗、大主臥、大更衣間的條件缺一不可。
時代在變,今年至3月止,女性購屋比率以56.1%領先男性的43.9%,甚至有房仲直言,部分區域的買方組成,女性甚至高達85%。
女性逐漸躍為購屋主流,東森房屋永和店經理林亭鋅指出,現代理財觀念盛行,股票、基金因為市場波動大、風險也高,對金融市場較不敏銳的女性多選擇較簡單穩定的房地產,「今年買300萬元,後年賣450萬元。」簡單增值情況與安定性,成為時下女性的投資首選。
女性購屋比率勝男
林亭鋅進一步分析,以目前25~35歲的年輕購屋族而言,女性佔該店買方逾85%,且多數從自備款到貸款費用,全權自主繳納,加上「較會守財」的性別刻板印象,也增加女性購屋時的貸款核准比例,額度也可能提高。
而男性買屋多半是為了成家,且家人也會贊助。此外,現代男人都蠻疼自己的另一半,常有丈夫買房登記在妻子名下情況,此舉也大大增加女性購屋統計比例。
信義房屋南京西路店經理張家榮同樣表示,單身女性購屋比確實逐年增加,但夫妻買房時,多數仍由丈夫決定,「充分展現大事男人做主、小事女人做主的傳統觀念。有趣的是,即便決定權看似在爸爸身上,不過看屋過程仍多以考量妻子與小孩需求為主,頂多價格的關鍵條件會回歸男性手中。」
女選學區男愛別墅
根據住商不動產統計,女性在台北市買屋的首選區域為中正區,最主要為學區誘因,不少母親為小孩學籍問題買下「設籍用套房」,至於其他區域像是大安區、中山區等地,也同樣具備學區、捷運、生活機能完整的良好條件,加上小套房、2房產品多,總價約1500萬元內可購入,自然能夠入榜。
同樣在台北市置產,男性首選區域則是信義區,主因是信義計劃區正步入急速發展期,房價仍有上漲潛力,加上也有不少公司將總部設置於此,工作機會多,也成為男性買屋的指定區域。
另外,不同於女性以交通方便為考量,士林區反成男性買屋熱門地段,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主任徐佳馨指出,大概是因為男人在事業有成後,都會希望擁有1間獨棟的別墅,士林與鄰近的北投、天母,都有不少大地坪的產品,有效吸引男人舉家遷入。
男人掌握預算 女人關注環境
男女買屋選擇標的不同,《蘋果》地產王實際以大台北3對夫妻來做分析,當面對同一樣產品時,性別考量確實有所不同,丈夫普遍都以價格為先、其次為區域發展與交通動線,妻子則多以丈夫為主,但還是有自己關注的地方,例如學區、社區管理等。
嚴格來論,雖然最後決策者都是丈夫,妻子有所猶豫,丈夫多不會一意孤行;如果丈夫已經做好全面規劃,妻子同樣願意全力支持,就像江蕙《家後》所唱,「穿好穿歹無計較,怪東怪西嘛袂曉,你的心,我著永遠記條條,因為我是你的家後。」
男主人看法
Q. 買房時首要考量的點是什麼??
簡大鈞:
主要還是價格跟機能吧!除了在意房價是否合於區域行情,也必須想到轉手時,是否還有上漲空間。像是目前住的汐止福德三路,4年前買的時候就傳有捷運線規劃中,即便現在捷運題材仍只聞樓梯響,但幸虧附近社區大樓一棟棟蓋起來,人口也逐漸移入增加,日常飲食的生活機能跟著有起色,目前房價比起之前,算是有漲。
陳火清:
會從土城移居三峽北大特區,主要是因為熟悉區域環境,之後當然考量價格,「買便宜、賣增值」是大家的期望,不過其中「眉眉角角」只有買賣過才能體會,像我不選量太大的社區,才能避免沉重的賣壓。為了怕買貴,我把看過的房子資料逐筆建檔在電腦裡,方便迅速評比。
吳國達:
其實價格就限定了區域,2年前能出的總價大約是500多萬元,在台北市中心幾乎不可能,只能往稍微外圍、且又有發展潛力的地段跑,和台北市僅一橋之隔的永和就成為目標區域。
Q. 想要有個「家」,還有哪些條件是不能忽略的?
簡大鈞:
大概是交通吧,上班車程時間與距離的問題,天天都得上班養家,所以車程時間很重要。搬進去前的裝潢也幾乎都得親力親為,三天兩頭跑一趟工地是必要的,和工頭混熟也有不少好處,像他會跟你說哪種建材比較好,讓你可以適時更換。
陳火清:
應該是交通吧!能夠選到距離工作地點近且坪數又大、貸款又少的地點,是最理想的狀態。另外,有沒有含車位同樣也得留心,實務面來說,北大特區遷入的人口愈來愈多,沒有車位真的很不方便,未來房子轉手時,含車位的房屋價格也能提高許多。
而室內裝潢雖然有設計師的各種巧思,但偶爾還是會出現雙方沒搭到的情況,建議最好可以每天到場,增加變動設計的彈性。
吳國達:
因為哥哥就是仲介,很多事情都可以放心交給他。所以,認真講起來,這也算是我幸運的地方,哥哥會幫我找到好的物件、談到好的價格,對一般民眾而言,或許好的房仲是必須的,這樣才不會買到太差的物件。
Q. 買屋前另外做了哪些功課? 捨棄哪些要素?
簡大鈞:
原本是住在新北市汐止區北峰國小附近,考慮到小孩子的成長環境才會想搬家,半年間看了5、6個建案,雖然也想買在台北市東湖,不過價格太高。
且換個角度想,門牌效益也只是感覺而已,不需要為了「名聲」而勉強負擔房價,這樣只會把生活品質拉低。我也盡量不選有泳池的建案,避免管理費用成為龐大支出。
陳火清:
一開始看屋都希望看愈多愈好,不過到後來發現,如果條件確定,其實只要鎖定1個社區即可,可節省時間。假設確定物件了,房子就得多看幾遍,白天、晚上都要看過,才能知道實際屋況。目前三峽還是個發展中的鄉鎮,但考量到未來可能有捷運會興建,畢竟現在捷運線附近房價都太高,只好著眼未來。
吳國達:
因為買之前沒有設限太多,看完房子也在2天內就成交,一切只能說幸運吧!目前的房子優點,很多是之前沒看到、住進來之後才發現的,像是採光、捷運線、社區管理等,這些居住經驗將成為日後換屋參考。
女主人觀點
Q. 買房時首要考量的點是什麼?
鄭伃君:
大部分都是尊重丈夫的看法。但我比較堅持學區,因為台北市東湖的房價偏高,但為了孩子學習問題,只好想辦法將戶籍寄在東湖親戚家,住家則選擇距離東湖最近的汐止地區,如此不僅自己接送比較方便,小朋友教育也不會受到影響。
周麗華:
會來北大特區這邊看屋,就是因為環境規劃,不得不說,對於遠雄建設真的很佩服,因為他們大規模造鎮,兼具街廓、景觀等條件,社區外的藝術街,晚上散步相當放鬆。另外,社區設施也很重要,我買的「大學風呂」幾乎都是大尺寸,不像附近遠雄個案,有些設計的比較小,使用起來,可能感覺就不太對。
Helen:
買房子其實很多問題都是夫妻得共同討論,像是價格高低、上班通勤時間問題等,雖然也有考慮過捷運站周邊的建案,但價格也不是自己單方面可以決定,所以,其實也沒有太多的標準,原則上只要夫妻雙方都能接受應該就可以。 ]
Q. 想要有個「家」,還有哪些條件是不能忽略的?
鄭伃君:
雖然裝潢工程在進行時,幾乎都是丈夫和設計師在討論、規劃,但家務幾乎都是自己在整理,我的收納需求會比丈夫來的多,所以還是得適時提出想法。另外,如果可以跟父母就近居住,要互相照顧也會相對輕鬆、方便。
周麗華:
因為小孩已經念到國中、高中了,所以去年買屋時就不再考慮學區問題,反而比較在意空間規劃方面,例如客廳是否寬敞、視覺舒適等類似的「感覺」條件,剛開始在看房子的時候,就曾因為社區大廳的「感覺」不對,馬上向丈夫商量不要購買,我的原則很簡單,如果自己不喜歡,別人看到也可能不喜歡,將來自然不好賣。
另外,社區管理安全性、管理人員素質、對人是否親切,我也蠻注重這類主觀的感受。
Helen:
雖然目前沒有小孩,但還是有考慮到學區問題,不過不是學校好壞,而是學校離家的遠近,至於其他應該就是生活機能,例如周邊的採買、社區設施的泳池、健身房之類的,飲食、休憩的基本需求要能獲得簡單滿足,否則生活機能不便利,未來居住也會困擾。
Q. 買屋前另外做了哪些功課? 捨棄哪些要素?
鄭伃君:
會一直住在汐止附近,主因是習慣這邊的環境,即使前幾年受淹水之苦,房價被打下來,但幸虧自己住的區域不受影響,當時買屋每坪在20萬元以下,現在房價仍有支撐,且這2年汐止發展不差,也建議弟弟一家從新店搬過來,把小房子換成大房子。跟市中心相比,也許接送小孩得花些時間,但居住品質卻因此改善。
周麗華:
買屋前的準備其實都是由丈夫做主,自己多重視後來的空間格局設計,就像丈夫說的,裝潢施工期間一定要每天到場。幫我們規劃的設計師,店面就開在北大特區裡面,讓我放心不少,未來有問題便能夠就近直接找到專家解決。
Helen:
買房子其實主要看的是環境、價格、屋況,環境選在熟悉的地域,住起來心裡比較踏實,和丈夫也曾去台北市文山區看過,不過因為靠山邊,騎車上下班有陡坡的問題,所以最後還是選擇新北市永和,當然區域的挑選,自己要先上網查詢,心裡有個底,就不會浪費時間亂槍打鳥。 2011年 04月23日蘋果日報
男性不愛買套房 有家感覺最重要/年齡規劃購屋不同 買屋別太衝
公寓大樓優缺各具 符合需求最重要/女性偏愛大樓 男性喜愛公寓
9成老爸 嘆買房壓力大 45-50歲最有實力 50歲以上重理財性
熟齡爸爸買房投資 保本避稅兩大要/老爸買房三部曲 關關有訣竅
購屋置產主導權 大台北女性同意才算數 桃園以南則仍是男性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