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繕貸款逾200萬 須提合約證明,銀行借錢要提計畫書?打房過頭了

修繕貸款逾200萬 須提合約證明,銀行借錢要提計畫書?打房過頭了

大型銀行嚴格控管房屋修繕貸款,避免民眾「假修屋、真炒房」。台銀、土銀、合庫銀及三商銀等近十家大型銀行最新規定,凡民眾申貸房屋修繕貸款金額超過200萬或500萬元者,必須提供修繕契約書等相關證明文件,銀行才可以貸款。

土銀還規定,房屋修繕貸款成數不得超過房子價值的4成。舉例來說,若房價是1,000萬元,修繕貸款額度最多只能貸400萬元。

銀行業嚴格控管房屋修繕貸款,目的避免「炒房」的投資客改向銀行申貸「房屋修繕貸款」,規避中央銀行的房貸管制,造成房價節節攀高。

行政院金管會已鎖定銀行業辦理房屋修繕貸款等項目專案金檢。

財金官員透露,金管會金檢各銀行時發現,不少房屋修繕貸款資金用途不符,「很多人都用舊房子申辦房屋修繕貸款,但目的不是裝修房屋,而把貸款資金用來買房。」

銀行業者解釋,依央行規定,北市及新北市地區的房屋「受限戶」對同一擔保品,不得另以修繕、周轉金或其他貸款名目額外增加貸款金額;主管機關要求各銀行必須做好資金流向控管工作,避免銀行資金流供投資客炒作房屋及土地。

房貸龍頭土銀及合庫銀等大型銀行指出,日前已發文給各營業單位,今年起凡辦理房屋修繕貸款金額超過500萬元者,貸款戶必須提供相關證明文件,例如:與裝潢業者訂定的合約書、施工明細、修繕單據等相關文件,銀行在確定資金用途後才會承做。

台銀則表示,房屋修繕沒有理由超過500萬元,因此以前就規定,凡修繕貸款額度超過200萬元,貸款戶即必須檢具裝潢合約、明細表等文件。一銀和彰銀表示,去年就發文規定,凡修繕貸款超過500萬元者,都必須提供相關證明文件。

銀行業者說,過去不少銀行推出「理財型房貸」,利用已償還的房貸額度,轉向理財型貸款,主管機關也要求各銀行確實做好控管,如果有民眾利用理財型房貸投資不動產,銀行一旦被金檢到,都會被糾正。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行政院金管會已鎖定銀行業辦理房屋修繕貸款等項目專案金檢"

行政院金管會已鎖定銀行業辦理房屋修繕貸款等項目專案金檢

跟銀行借錢要提計畫書?打房管過頭了

控制房地產的交易市場秩序,嚴控房地產短期炒作,是政府的重要責任;但若是管制過了頭,演變成「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個」的亂象,反倒是框限一般民眾正常使用之資金來源,應該也是一種越權。

大型銀行在政府三聲五令之下,一心要杜絕投資客的投資資金來源,除了之前的各種限制之外,現今又將管制令深入到房屋修繕貸款,以避免民眾「假修屋、真炒房」,以免「炒房」的投資客改向銀行申貸「房屋修繕貸款」,規避中央銀行的房貸管制,造成房價節節攀高。

台銀、土銀、合庫銀及三商銀等近十家大型銀行最新規定,凡民眾申貸房屋修繕貸款金額超過200萬或500萬元者,必須提供修繕契約書等相關證明文件,銀行才可以貸款。

土銀還規定,房屋修繕貸款成數不得超過房子價值的4成。舉例來說,若房價是1,000萬元,修繕貸款額度最多只能貸400萬元。行政院金管會並且將針對銀行業辦理房屋修繕貸款等項目,進行專案金檢。

房貸龍頭土銀及合庫銀指出,日前已發文給各營業單位,今年起凡辦理房屋修繕貸款金額超過500萬元者,貸款戶必須提供相關證明文件,例如:與裝潢業者訂定的合約書、施工明細、修繕單據等相關文件,銀行在確定資金用途後才會承做。

更甚者,對於過去不少銀行推出「理財型房貸」,利用已償還的房貸額度,轉向理財型貸款,主管機關也要求各銀行確實做好控管,如果有民眾利用理財型房貸投資不動產,銀行一旦被金檢到,都會被糾正,連使用房屋抵押來「增貸」,都必須提供投資計畫書供銀行審核,來研判是否放款。

抑制房地產短期投資炒作,確有其必要,以避免投資客在短期內炒高房價,影響市場正常秩序;但如果因噎廢食,連一般長期置產投資都加以嚴格限制,等於是限制民眾購買房地產長期投資置產,似乎已經損害了一般民眾的資金運用權利。

民眾與銀行之間的資金往來借貸,原本就是正常現象,銀行角色中應該把守的關卡,在於借款人是否有足夠的償債能力,以及擔保品是否能夠擔保債權,如果條件皆符合,照理說銀行沒有權利過問資金用途及流向,這應該也是屬於個人隱私的一部份吧!

住展房屋網認為,金管會為了達成打房政令,不斷將干預伸入銀行借貸,造成民眾跟銀行借錢,還得要提計畫書、說明書,你的計畫和說明我同意之後,再借錢給你,盡失兩造之間對等公平性,真正有大問題的現金卡及信用卡借款,金管會沒有要求銀行加以嚴控,反倒是對有擔保品的房屋借貸及修繕貸款,種種限制,本末倒置。

更何況,這樣的方法真的可以管得住資金嗎?要求修繕貸款額度在500萬以上者,要提與裝潢業者訂定的合約書、施工明細、修繕單據等相關文件,銀行在確定資金用途後,才會承做。

這就更不符現況了,對於要借貸500萬以上修繕貸款的承貸人而言,要先找家裝潢公司訂定合約書、施工明細、修繕單據等相關文件並不難,也許之後再解約等方式,都可以規避這些規定。

打房限制欲來愈多、規定愈來愈細愈嚴,到底哪些才是問題核心點,政府真正掌握了嗎?打房打中了嗎?如果政府現在還將高房價的根源鎖定在短期投機客,這個問題就很大了,顯示政府根本沒有深入了解第一線市況,錯誤的政策才是真正災難的開始。
新聞提供:住展房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