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限建 中央修法「狗籠」農舍下限,學者批問題不在坪數

農地限建 中央修法「狗籠」農舍下限,學者批問題不在坪數

農委會和內政部終於要修法,限制農舍不能小於45平方公尺,最快月底完成修法後公告實施,以遏止建商投機搶建狗籠農舍,同樣的行政命令,宜蘭縣早在元旦就上路了,縣長林聰賢昨天得知中央跟進,很欣慰。

"農地變成豪宅,興起農地炒作"

農地變成豪宅,興起農地炒作,

林聰賢說,去年梅姬颱風重創宜蘭,有一半的鄉鎮市泡在水裡,他看到災區一片汪洋,卻有不少豪華農舍站在水中,感觸很深。

雪山隧道開通後,許多台北人來宜蘭買地蓋農舍,才5年多,蘭陽平原有400多公頃良田被拿去「種」農舍,400多公頃水田滯洪功能喪失,是造成水災的因素之一,近年來不肖仲介業更鑽法律漏洞,蓋狗籠農舍炒作農地,歷經水患的宜蘭,要有更高的危機感。

「這都要感謝聯合報揭露狗籠農舍問題!」林聰賢說,取締非法農舍他醞釀很久,上個月聯合報獨家報導狗籠農舍成排等著變別墅,幫他開了第一槍,他順勢而為,組專案小組,全面清查農舍,並研擬課徵維護景觀特別稅,要針對狗窩變豪宅課重稅。

狗籠農舍怎麼住人?根本就不應該發給建照,他們請建築師公會等單位,訂出農地興建農舍最小面積,元旦公告生效,農舍小於45平方公尺,即13.6坪,不再發給建照,已提出申請還未核准的狗籠農舍,適用新的行政命令。

林聰賢是第一個對狗籠農舍發難的縣市首長,他說,蘭陽平原最寶貴的就是農村風貌和水資源,一定要設法維護,內政部和農委會聯手要修法遏止狗籠農舍,也是採用宜蘭版本,不得小於45平方公尺,他感到很欣慰,也樂觀其成。
【聯合報╱記者吳淑君/宜蘭報導】2011.01.08

"宜蘭、南投出現爭議的「一坪農舍」、縣府要課景觀稅,中央也要修法禁建"

宜蘭、南投出現爭議的「一坪農舍」、縣府要課景觀稅,中央也要修法禁建

狗籠農舍爭議/農舍擬訂下限 學者批問題不在坪數

最近在宜蘭、南投出現爭議的「一坪農舍」、「狗籠農舍」問題,農委會與內政部計畫修法把農舍興建下限訂為十三坪。

不過,學者批評,問題不在坪數,政府顯然不願意整體性思考農地與農舍的問題。

指農委會對農地 沒整體思考與規劃

農發條例十八條在八十九年一月修法後規定,持有○.二五公頃以上的農地才能蓋農舍,但之前持有農地的老農並無此規定,於是許多仲介、建商鑽法律漏洞,利用農舍沒有興建下限的規定,找上不受法規限制的老農,以老農名義,建造一坪大小的「狗籠農舍」,申請建照、使用執照,找到買主後再由買方出資擴建。

農委會水保局長黃明耀說,狗籠農舍的情況「合法不合理」,去年十二月宜蘭縣政府跟建築師公會研商後認為,四十五平方公尺、約十三坪是一個人的使用空間,因此被列入「農業用地興建農舍管理辦法」草案。

而上週內政部曾開會討論,各縣市也有代表出席,目前在討論、取得共識階段,最終要看內政部決定。

黃明耀解釋,設此下限可提高建商炒樓成本,讓建商、仲介商止步。他也坦言,在新規定沒公告施行前,目前已存在的狗籠農舍,確實可繼續擴建,不受影響。而擴建的審核權在地方,如果地方政府拒絕,就不會擴建了。

政大地政系主任徐世榮與世新大學社發所助理教授蔡培慧都說,問題不在坪數,從一坪變成十三坪,建商、仲介商難道沒有能力負擔嗎?生產的農地依然繼續消失,問題沒有獲得解決。蔡培慧認為,農委會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徐世榮表示,農委會應修改農發條例十八條,全面禁止農地蓋農舍,除特定農業區禁建外,也應擴及一般農業區,而且不僅禁止集村農舍,也應禁止個別農舍,但農委會始終不敢碰高政治敏感的個別農舍。農地是國家重要資源,農委會沒有整體思考與規劃,只關注幾坪的問題,實在很糟糕。
〔自由時報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2011/01/08

"限制一坪狗籠除非嚴厲執行   否則農地、農舍永遠還是建商、財團眼裡的大肥羊"

限制一坪狗籠除非嚴厲執行 否則農地、農舍永遠還是建商、財團眼裡的大肥羊

冷眼集/救農地 農委會要挺得住!

農地是農業的重大命脈,但國內一直缺乏完整的農地政策,景觀優美、價格便宜的農地,更一直是建商眼中的大肥羊,用盡各種方式將農地變建地或豪宅,早已背離農發條例的原意,更影響農業甚鉅。

如今,政府實應盡快整頓農地亂象,即便面對利益團體排山倒海的壓力,也要挺住,讓農地農用真正落實,才能根本解決農地流失問題,發展農業經濟,老農也不會再靠著「賣祖產」來填飽肚子

農夫看天吃飯,作農辛苦,有多少人願意一輩子在田裡耕作而翻不了身?大多數農民想讓農地變建地,看是否可高價賣出;加上法令上的不完備,現在才會使綠油油的稻田變成一排排高價別墅。

現在政府欲亡羊補牢,制訂法令限制一坪狗籠也能拿到擴建執照,雖立意良善,但上有政策下仍有對策,有心鑽漏洞的建商,仍可用簡易木板搭建45平方公尺符合擴建法令的農舍,到時候拿到建照後再拆再改建,仍是省錢又方便。

農委會、內政部要拿出修法的誠意,動作一定要快、法令一定要更嚴密,主政者更要挺直背脊,抵抗可能的壓力,否則農地、農舍永遠還是建商、財團眼裡的大肥羊。

再者,農地應該農用,是當初農發條例立法的原意,今日卻變成人人可買農地,變相與農民爭利。回歸根本,農民的收入來源,應回歸符合時代科技的精緻農業,政府應從技術、產銷方面全面性輔導農民透過農業收入來發展經濟,而非讓農民自尋出路,賣祖產給建商蓋豪宅。

否則在全球糧食危機的威脅下,台灣糧食自給率僅三成,優良農地卻一步步被蠶食鯨吞,將來世代子孫的生存都將成問題。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