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利多利空交戰 房價驚驚漲 泡沫危機 購屋宜三思

房市利多利空交戰 房價驚驚漲 泡沫危機 購屋宜三思

利多占上風兔年房市驚驚漲,建國百年到來,房市可望繼續成長。房市專家認為,今年房市景氣將是「資金行情」與「政策打炒房」的大對決,但因利多因素多於利空因素,房市仍呈「驚驚漲」格局。

《住展》雜誌調查,今年大台北地區的預售屋推案價,將有一套新標準,其中,台北市信義計畫區、仁愛路二至四段、敦化南北路等精華區的推案價,每坪將站上200萬元;至於開價30萬元以下的區域,則僅剩淡水、八里地區。

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說,房市景氣需視整體經濟情勢,今年「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效應將開始發酵,且因大陸對台灣釋出獨有的讓利,其效益更遠超過「自由貿易協定(FTA)」與中、港簽的「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進一步促成台灣與亞洲區域經濟整合;在此架構下,他對整體經濟情勢有信心,也預期台灣房價有5%至10%的漲幅。

鄉林建設董事長賴正鎰指出,今年房市受到高地價、豪宅熱、少子化、流行趨勢等因素影響,應會出現「價增量縮」的背離走勢;並形成「基地規模小、單位戶數少、單戶坪數大、單價高、總價高、個案銷售金額高」的「兩低四高」現象,則成推案大趨勢。

賴正鎰認為,今年上半年房市將因六大因素而出現「黃金半年」,六大因素包括五都升格蜜月期、新台幣升值資金行情、陸客自由行、兩岸簽署投保協議、台灣房市轉為國際盤、去年選舉的遞延推案效應等;至於下半年起,受到立委、總統大選逼近影響,建商在態度上應會趨於保守。

政大教授張金鶚提醒,今年看起來是榮景的一年,但從總體經濟面及房市基本面來看,支撐這個榮景的力量是薄弱的,只要一有變數,就會出現反轉,想進場的民眾冷靜觀望,別一窩蜂搶進,政府也應對炒作投機買盤下重手。
【經濟日報╱記者黃啟菱/台北報導】

"2010年房價飆漲 而「資金、利率、政策」則為2011年房市的三大關鍵"

2010年房價飆漲 而「資金、利率、政策」則為2011年房市的三大關鍵

利多利空交戰 高房價成常態

回顧去年房市,利多與利空交戰,「價格創新高」似乎已成常態,但「政策打房」也屢屢成為焦點。

房仲業者指出,在低利率環境與整體政經情勢下,2010年房市依舊「牛」氣沖天,而「資金、利率、政策」則為2011年房市的三大關鍵。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經理蘇啟榮說,去年房市現象大都與高房價有關,而今年大環境背景與去年相似,影響2011年房市走向的關鍵因素,仍不脫「利率、資金」。

目前的利率仍維持低檔,對自住客來說,利率條件相當友善;至於資金動能,則關係置產型的買氣能否延續;而高房價議題仍會延續到今年,房市政策也將扮演左右房市重要角色。

蘇啟榮說,今年可能會出現幾大現象:受五都選舉而遞延的推案,將在329檔期爆發;預期新台幣升值,會加速資金回流;政府為因應高房價,陸續提出財政上的改革措施。

中華民國住宅學會選出去年度10大房地產的新聞議題包括了:

1.資金充沛、利率低檔。2.投資客比率與房價所得比持續偏高。3.土地與地上權標售價格迭創新高,政府停止標售台北市精華區國有地。4.央行打炒房相關措施。5.五都選舉結果藍三綠二,不確定因素消失。6.兩岸簽署MOU與ECFA。7.政府推動都市更新。8.財政部研議相關稅制措施。9.推動興建社會住宅。10.經濟景氣持續復甦。
【聯合報╱記者何醒邦/台北報導】

"民國100年大泡沫提醒投資人泡沫終將破裂民眾是否特別需要警覺?"

民國100年大泡沫提醒投資人泡沫終將破裂民眾是否特別需要警覺?

購屋痛苦指數有感攀升 房市完美風暴在即?

最近市面上有一本書,叫做「民國100年大泡沫」,提醒投資人泡沫終將破裂!其中在房地產方面,民眾是否特別需要警覺?12月29日TVBS「國民大會」節目有深入的剖析。

房市到底是在倒貨?還是在獲利了結?馬凱認為目前是「房市完美風暴」,完美風暴必須有4個條件配合,包括「利率非常低、資金非常多、大家認為景氣從谷底回升、有許多夢想想實踐等等,但都不穩固。」他認為這4個條件台灣都符合。

主持人林青蓉指出,台灣人購屋痛苦指數從去年第二季起到今年第三季止,節節攀升,台北市從8.89升到11.1,台北縣從6.96升到8.9,台中從5.56升到6.4,高雄從5.21升到6.8,全台平均則是從6.65升到8。但專家莊孟翰卻說,這都是平均數,若是新成屋,數據還要加10%到20%,購屋痛苦指數更高。

「民國100年大泡沫」一書中認為,失控的外匯存底、高漲的台股、瘋狂的土地泡沫、民眾所得成長遠遠落後房價漲幅、房價租金比高居亞洲之冠、全民消費能力及財務結構惡化中等等,都是泡沫前兆,最快在民國100年破裂。對照目前台灣的房市,您嗅出的是泡泡糖的香味?甜味?還是嚼太久的無味?亦或一心想吐掉泡泡糖的屍體?總之,在您投資或購屋前,必須想清楚,以免口袋被商人或炒家掏空了。
WEnews公民記者糖果小俠/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