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社會住宅 將先清被占國有地╱國有地被占用面積 約一萬多座小巨蛋

蓋社會住宅 將先清被占國有地╱國有地被占用面積 約一萬多座小巨蛋

政府興建社會住宅,今天(3日)在立法院再度延燒。財政部長李述德表示,為興建社會住宅,目前已經著手清理台北市被私人占用的國有地;至於是否會興建所謂的「小帝寶」,李述德不置可否,只說目前仍在研議中。

國民黨立委羅淑蕾指出,台北市非公共土地被私人占用的共有1萬多筆,面積120公頃,公告現值超過新台幣200億,而且很多還是位於信義區和中山區的精華地段,

如果政府能夠徹底執行,將這些地收回,可以蓋120座的小巨蛋,要興建社會住宅根本就不是問題。

財政部長李述德則表示,這些被私人占用的國有地,雖然總數很大,但有很多並非方正土地,所以要興建房舍也有困難;不過,財政部目前也正積極清理,希望將政府所屬的國有地收回來。

他說:『(原音)也一直在努力,為何被占,因為之前都是弱勢,依據相關法令規定,可以短期可以租,82年(1993年)7月21日以前可以售,所以有很多的條件,要租要售,法令不一樣,要清,要用土地資源,有效使用。這是努力的重點。』

至於是否會在有「小帝寶」之稱的仁愛路空軍總部基地興建社會住宅,李述德表示,以內政部規劃為主,目前仍在研議中。
中央廣播電台 2010-11-03

——————————————————

31萬筆占用國有地 約合一萬多座小巨蛋

內政部要蓋社會住宅,財政部和國防部負責提供土地。

立委羅淑蕾說,土地根本不是問題,因為全國被占用的國有地就有三十一萬多筆,面積有三萬一千多公頃,約合一萬一千四百四十六座的小巨蛋,其中,台北市被占用的有一萬多筆,內湖區、中山區、士林區都被占用超過兩公頃。

立委羅淑蕾引用到今年五月底的資料,財政部管理的國有非公用土地,被占用的三十一萬三千多筆,面積合計三萬一千多公頃,公告現值合計三千四百多億;

私人占用國有地公告現值最高的前幾名幾乎都在台北市,台北市合計有一萬零五百多筆土地被占用,面積約一百二十公頃,公告現值兩百一十六億多。

「面積最大是2.715公頃在內湖區,中山區是2.291公頃,士林區是2.1606公頃,北投區是1.7363公頃;

被占用的公告現值,中山區有六億六千四百八十五萬,信義區是五億六千兩百三十四萬。這些被占用的土地全台灣合計差不多是一萬一千四百四十六座小巨蛋」

財政部長李述德說,扣掉保安林地、水溝、公園之後,真正可供建築卻被占用的國有地是十七萬多筆,有些占用發生在八十二年以前,可以跟國產局買,有些可以租用,目前有十五萬多筆是租用的,國產局目前採取「防止新占,清理舊占」的方式。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張雅惠】2010-11-03

———————————————————-

國有地被占 怎可視而不見

五都選舉將屆,不但讓「社會住宅」成為近日最夯的政策話題,連帶的國有非公用土地也成為檢討焦點。

很難想像全台被私人占用的土地面積,超過1萬座台北小巨蛋,其中侵占長達5年以上逾13萬筆,究竟是哪些人占用?政府又怎能「常態性」視而不見?

財政部長李述德指出這是「常態性」問題,就像納稅一樣,每年總會有5%的稅難以收入國庫,因占比屬於合理範圍,所以可容忍,但當欠稅大戶名單一公布,其中卻不乏名人富商時,讓誠實納稅的小老百姓不免要問,租稅公平在哪裡?

如今,因政府有意積極推動興建社會住宅的政策,希望財政部可提供國有地給內政部,卻讓立委發現私人占有國有非公用土地的情況極為嚴重,而財政部的具體收回計畫,卻遲遲未見,究竟被占用筆數及面積到底多少?

是誰占用了這些地?是否也有財團建商?

李述德表示手上握有名冊,不過,今日在立院財政部的回答卻有些明顯的避重就輕,難怪立委要提問,如果握有名冊怎能不處理,民眾更想知道占地大戶是誰?

除了國有非公用土地出售後之買回機制規定「得標人未於一定期限內開發土地,政府即以原價買回」,今立法院財委會已提案通過將現行「強制買回」改為「得買回」的選擇性措施外

對於私人占用「面積大、值值高」的國有土地,財政部應該要有更具體的辦法與政策來收回,避免讓這些「地霸」長期占地為王,損害其他社會大眾的權益。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特稿】2010/11/03

—————————————————–

國有地建社宅 李述德:全力配合

北二都近日最夯的議題就是「社會住宅」,立委賴士葆今提案通過要求財政部將大台北500坪以上的國有地用來興建社會住宅,以滿足弱勢族群需求。財政部長李述德表示將全力配合。

賴士葆提案指出,光是大台北地區國有土地閒置數量至少36公頃,而且國有土地多以出售為主要處分方式,未能多元積極運用,因此要求除了預留政府公用及開發利用所需土地外,應以使用者付費原則提供民間使用。

他建議國有財產局配合內政部對於大台北地區國有閒置土地,儘快提出有關社會住宅的具體規劃與利用方案。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2010/11/03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