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飛效應 大直房價8千萬元起跳

直飛效應 大直房價8千萬元起跳

曾是北市房地產領頭羊的大直地區,前兩年因南港接棒而起,被搶走不少光環,但松山機場直飛效應,加上捷運文湖線開通,區域內又有3大飯店將進駐,前景看好。

根據內政部統計,2005~2009年間全國土地買賣登記總額為1.31~1.58兆元不等,最低的一年是在金融海嘯爆發的2008年,僅有1.31兆元,但今(2010)年累計1~8月的土地買賣移轉登記就已經高達1.41兆元,有機會超越去(2009)年的1.58兆元。

信義房屋全球資產管理公司主任王維宏表示,低利率環境加上市場熱錢充沛,且ECFA效應從明(2011)年起會更加發酵,精華區不動產與置產型的房地產仍將會是市場的焦點。

富人投資 房地產漸受青睞

此外,據據美林證券所發出的「亞太區財富報告」可發現,台灣地區富裕人士的資產配置中,不動產(非自住)投資比例從2008年的15%,上升至2009年的23%,顯見財富投資除了股票外,往不動產商品集中趨勢明顯。

今年的房地產,雖然有中央銀行及財政部的諸多打房措施,但成交量與成交價僅有5~10%的微幅下跌,而精華區的不動產卻相當抗跌,如台北市中山區的大直,因為不乏利多題材,一些預售案或新成屋案,每坪開價沒有上百萬元,至少也都80萬元以上起跳。

位於北安路578巷8號,靠近捷運文湖線大直捷運站約5分鐘腳程的「明水醴」現場專案楊加名表示,北安路兩側都是大直早期的舊社區,西側鄰近實踐大學,大都是公寓房子,屋齡都超過30年,坪數約30坪內,每坪開價約45~53萬元間,

但東側10~15年的中古大樓,約40~60坪,每坪開價都在70~80萬元,但10年內的中古大樓,約50~80坪,每坪開價都在70~100萬元。

楊加名表示,捷運開通後,中古大樓都有70~100萬元的行情,而新完工的「明水醴」每坪敢開價100萬元,

一是屬於「捷運宅」;

二是坪數放大,為區域內稀有的大坪數(可雙併);

三是到松山機場(松山機場站),或到美麗華商圈(劍南站),搭捷運往南或往北,都只要一站即可到達;

四是擁有好學區,屬於永安國小、大直國中(98、99學年額滿學校)及北安國中;五是鄰近3000坪明水公園。

不在捷運站旁,但位在金泰段南側豪宅聚落中的「明水澤」,屬於大直地區大建商良茂建設關係企業良皇建設的新完工建案,據負責代銷的創意家廣告現場專案曹寶錦表示,「明水澤」雖然位在樂群二路116巷,

不是靠近樂群一路所謂的美堤河濱公園的河岸第一排,卻是第二排銷售建案中,唯一看得到河景的絕版新成屋,由於採大坪數規劃,且僅有6戶,因此,每坪開價120~145萬元,戶戶可說是億元起跳。

大直房市 利多一波波

曹寶錦表示,自從樂群一路上「帝景」系列帶動大直豪宅聚落的行情後,大直的豪宅價格就只有漲,沒有跌,主要是很少有屋主釋出,而有釋出的,開價也都非常高,如2年內新成屋的「首泰地天泰」,雖然面對抽水站,但因視野沒被擋住,高樓層的住戶都看得到河岸景觀,已有仲介開價170~190萬元,

另10年屋齡的「輕井澤」來說,近年曾成交一戶,每坪成交價150萬元左右,而同樣屋齡的「忠泰交響曲」,今年6月有釋出一戶,屋主開價喊出每坪200萬元,雖未成交,但足見這地區的屋主都「待價而沽」

曹寶錦說,大直豪宅聚落,以5~10年屋齡的水岸豪宅與非水岸豪宅的房價漲幅來說,可以差到150%,因此,有水岸景觀的豪宅開價,每坪百萬元起跳,都是屬於基本價。

而支撐大直豪宅價格不墜的原因,

一是大內科的效應,企業老闆成為豪宅的支撐買盤,

二是松山機場直航效應,松山機場與上海虹橋機場及日本羽田機場直飛,一躍成為國際機場,

三是美麗華商圈日漸成熟,區內包含福華大飯店、西華大飯店都在此增加新飯店的據點,另良茂建設投資興建的美孚飯店也都同步開工,

二年後,區域內有三大五星級飯店,而西華飯店投資興建的宜華飯店又有號稱亞洲最大的商務會議廳,將爭取如APEC之類的大型會議來此召開,更為大直的房地產有加分效果。

信義房屋大直店店長吳宜璋表示,大直地區的土地,5年前一坪才60萬元起跳,但每隔3個月就跳一次,每次都增加個20~30萬元,到今年為此,土地價格已來到每坪200萬元以上,土地價格漲,房價自然不便宜。

此外,ECFA效應下,大家都期望大陸人士來台置產,哪些地區能獲得他們的青睞?

吳宜璋認為,與松山機場站僅有一、二站距離的大直地區將是首選,主要是有內科的支撐,再者,大直是台北地區除了淡水以外,擁有無敵河岸景觀的豪宅聚落,再加上靠近松山機場,在松山機場與上海虹橋機場直飛後,真正能跟「大陸接軌」的就是大直。

吳宜璋並指出,要入住大直地區的新成屋或預售屋,沒有8000萬元以上,都很難有大坪數的格局,而5000萬元的房子,在大直算是「一般」的物件,未來上億的房子,將隨著市府所推動的「台北好好看」的新建案,將在大直此起彼落地出現
理財周刊(531 期) 文顏瓊真 201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