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投資客炒作、都更效應,中古屋與新成屋價差愈來愈小。根據統計,台北市從2008年中古屋、新成屋價差31.20%,至今年第2季拉近至25.33%;其中又以大安、松山區差距最小不到10%。學者分析,受到去年都更熱影響,中古屋開價超過行情,「新舊屋價差小,代表房市不健康。」
台北都更熱
台北市新成屋從2008年第1季每坪平均47.1萬元,上漲至今年第2季每坪56.9萬元,漲幅20.82%;中古屋則從每坪35.9萬元上漲至45.4萬元,漲幅26.46%、比新成屋漲幅高。
松山只差4萬元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分析,去年第1季房市開始飆漲,台北市中心好地段的中古屋更受到市府都市更新帶動,屋主開價高、惜售心態,加上投資客大批掃貨後再整理出售,導致房價不斷墊高。
今年第2季,大安、松山區的新成屋、中古屋價差已不到1成,為差距最小的區域。松山區新成屋每坪57.1萬元,中古屋每坪53萬元,價差4萬元、7.74%。大安區新成屋平均單價72萬元,但中古屋單價高達68.1萬元,價差更僅5.73%
永慶房仲集團研展室協理黃增福分析,北市至少有10萬戶屋齡逾30年的老屋,但這些老屋位置極為精華,不少自住客尋找物件時仍以地段為考量,因此精華地段的中古屋房價不僅不跌,漲幅還高過附近新成屋。
尤其今年5月北市府推出老公寓1坪換1坪、都更容積獎勵增加2倍等利多,不少老公寓屋主更以坐擁黃金千萬兩的惜售心態開價,使得中古屋房價飆高,信義區忠孝東路五段捷運永春站附近,就傳出有都更效益的老公寓成交價高達每坪80萬元。
可選價差大區域
黃增福表示,前副總統連戰所居住的「一品大廈」屋齡31年,屋主看準都更後至少破150萬元,「目前成交價每坪仍破百萬元。」
莊孟翰分析,新成屋與中古屋價差約2~3成,若低於2成,代表該區的中古屋炒作太過、房市表現不健康。
北市大同、內湖、士林區新成屋、中古屋價差皆逾3成,黃增福建議,若想買經濟又實惠的中古屋,可選價差大的區域,避免一頭栽進都更熱區、買到偏離行情的老屋。
蘋果日報 江碩涵╱台北報導
—————————————————————
比中古屋多付一點 可買九成新房子
新舊房屋的行情差距有多少,相信許多人都很想知道。
據房仲業者估計,在北市想要住新一點的房子,大約要比中古屋多付兩成以上的價格。不過這個差距,隨著離開市中心的距離而有拉大的現象,到了北縣第二圈,新舊屋的單價差距拉大到三成。
離市中心愈遠 新房子愈受青睞
信義房屋企研室經理蘇啟榮表示,市中心的買方通常最在意的是地段,除了屋齡新舊之外,生活機能、學區、景觀、捷運站遠近及小環境等條件,都是買方出價時考量的項目。
除了豪宅級的產品之外,以一般房屋耐用年限50年來說,在市中心地段多花兩成多的房價,就可以找到九成新的房子。近幾年完工的新大樓公設比多在三成以上,在大空間須付出更多購買成本之下,新成屋想大幅拉開與中古屋的價差並不容易。
北縣板橋、新店、永和等第一圈的範圍,新舊房的價差比例約27%,至於中和、新莊、蘆洲…等外圍區域,新房子就有很明顯的優勢,價格高於中古屋將近三分之一的水準。
新大樓公設高、實用坪數少 新舊價格沒有差很大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指出,市中心的產品除了地段價值比屋齡更受買方青睞外,老厝變黃金屋的都更題材、新房子的高公設比,皆是造成新舊大樓單價沒有「差很大」的原因,
尤其買新房子主要是居住的舒適性及視覺上的美感,如果購屋的目的是期待增值,地段還是要擺在第一考量。若社區管理維護做的好,雖然沒有辦法「永保如新」卻能夠延緩「老化」的速度,對於房價的保值有很大的幫助。
【網路地產王/洪倩宜/綜合】2010/10/11
北市新成屋、中古屋價差走勢圖
單位:萬元/坪
註:中古屋指屋齡5年以上,新成屋指屋齡5年內,皆不含1樓產品
資料來源:永慶房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