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房價的政治經濟學

社論:房價的政治經濟學

當勞工要求調漲工資、環保團體要求停止開發時,我們總是看到政府官員和資方高舉「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大纛,譴責別人以政治干預經濟、違背自由市場原則云云。

然而,五都選情漸熱,卻有房地產商喊出「國民黨敗選,北市房價連跌4年,跌幅達3至4成」;也有投顧業者指「國民黨敗選,股市跌回7300點」。不言而喻,業者企圖以經濟利空左右民眾的政治抉擇。

政治與經濟向來不是兩條平行線,猶記吳揆公佈「十大民怨」首位為高房價之際,由於彼時民怨匯聚,將高房價視為政府無能失職的表徵,政客不敢攖其鋒,曾信誓旦旦要以各種政策「打房」。

如今,民怨散落,政商一體的結構故態復萌,又開始以「房價跌、股票跌,就等於民眾資產縮水、日子難過」的渾話大力宣傳。

且看所謂台灣自有住宅率高達88%的真相,其實是以100戶相對於100宅其權屬分布推估,100家戶中有30戶無自宅,或租屋或配住(宿舍),或借住親友之宅;其它70戶擁有88宅(此為88%「自有率」之來由),而其中60戶僅各有1宅,只有10戶是擁有2宅以上,房屋可任意買賣。要之,高房價只對這1成左右的家戶有益。

然而,業者之所以會如此大力「助選」,絕非真的哪一黨慘敗,政治力介入而使得房價和股價就會應聲下跌。恰好相反,其放話的目的即在捍衛既存的政商結構,讓另一股政治力介入以確保其利潤長紅。

郝市府藉花博之名,推動「台北好好看」系列政策給予容積率獎勵,例如:地標性建物最高享1.5倍容積率、短暫綠美化即給予最高10%容積率等,無不是圖利財團建商、犧牲民眾居住及生活品質,難怪營建業界會戲稱此系列政策為「台北好好賺」。

地理學者哈維(David Harvey)以資本的迴路說明,當資本投入生產難以獲利之時,就會轉移到房地產與投機,以確保資本可持續獲利增值。

由此觀之,房市及股市大漲,反而是生產過剩,經濟成長停滯或泡沫化,對於改善就業與民眾生活毫無貢獻。因此,房市和股市下跌,也有可能是生產開始復甦,就業得以活絡的契機,縱非如此,該恐慌驚嚇的也絕非一般民眾,而是相關業者。

無論如何,房市和股市乃資本循環的一節,不可與生產、分配等環節切割,亦無法和政治劃清界線,業者欲放話左右選舉,徒顯得其淺薄無知罷了。
台灣立報 社論 201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