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貧富差距 8.22倍!飆新高/貧富差距拉大的警鐘

台灣貧富差距 8.22倍!飆新高/貧富差距拉大的警鐘

去年(九十八年)經濟出現史上最大衰退,失業率也飆升到歷史新高,結果造成國內貧富差距愈來愈嚴重。主計處昨天公布最新調查,去年國內最富有家庭群組,平均每戶所得為一百八十二萬五千餘元;最貧窮家庭群組僅有二十二萬二千餘元,兩者差距倍數高達八‧二二倍,創下歷史新高。

如果加計政府為了縮小貧富差距而實施的社會補助,包括各種中低收入戶生活津貼補助、各項社會保險保費補助等,去年國內的貧富差距縮小為六‧三四倍,仍是歷史次高。

台灣貧富差距創新高,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天在行政院會表示,政府對此有很大的責任,必須正面因應,積極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

他指示行政院副院長陳冲召集專案小組,深入研議。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轉述,馬總統認為失業率不低、貧富差距居高不下,是未來政府的經濟挑戰。

主計處每年公布的家庭收支調查報告,計算方式是將全國「每戶可支配所得」,依高低畫分為五組,然後以最高家庭組(所得最高的前百分之二十)除以最低所得組(所得最低的後百分之二十),結果得出去年貧富差距是八‧二二倍;較九十七年度的七‧七三倍更惡化。

另外,去年全國家庭每戶可支配所得平均為八八‧八萬元,較九十七年的九一‧四萬元,減少兩萬六千元,減幅高達百分之二點九,也創下歷史新高。

主計處第三局局長蔡鴻坤指出,受到金融海嘯影響,去年景氣不佳,失業人數大幅增加、受雇員工數量下降,所得減少,在消費支出沒有變化下,家庭儲蓄隨之下降,抬升最高和最低組別所得差距。

他坦言,全球多數國家都有貧富差距擴大的趨勢,台灣也不例外;另外,小家庭崛起,少數人口即可獨立成為一戶,也容易擴大所得差距。
【聯合報╱記者薛翔之、陳洛薇/台北報導】2010.08.20

——————————————————————-

蘋論:貧富差距拉大的警鐘

全球資本主義化的一個後果就是貧富差距拉大。不但貧國與富國差距擴大,國內的貧富差距也擴大。行政院公布最新的統計數字顯示,台灣的貧富差距已達66倍,創歷史新高。

台灣2008年位於所得金字塔頂端的5%人口,平均年所得是450萬餘元;位於最底層的5%平均年所得只有6萬8千餘元,相差66倍。據統計,1998年兩者所得差距相差32倍,11年後擴大到66倍。

在金融風暴下,失業人口大增,就業者薪資降低,而頂端的富人並未受影響,因此去年的差距更大。今年就算經濟成長達7%,也未必能縮小差距,因為台灣很多的貿易收入是在台灣境外,內需市場和民眾根本聽到吃不到。

問題關鍵在於台灣接單,海外(主要是在中國)生產的三角貿易比率,從2000年的13%,狂增至今年6月的50%,反映在經濟成長上雖然升高,但民眾卻享受不到這果實,只有出口商及其股東鈔票落袋。窮人翻不了身,難怪出現反商情結。

貿易果實民眾難享

更糟的是,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以及大幅降低遺產稅、營所稅之後,回台的資金無意投資事業,反而大量用來炒房地產,以致房價居高不下,不但無益於經濟,反而激怒無殼蝸牛族,使貧富差距格外顯眼刺目,造成民眾的忿恨。

吳敦義院長昨天表示,將成立專案小組解決貧富差距問題。

其實,現代國家的等級稅率就是以國家的徵稅權力強行重新分配財富,但是過高的稅率會嚇走投資者,過低的稅率又與人「劫貧濟富」的抗議。

政府的工作就是在不同的時期調整稅率以照顧到產業及投資的意願,並兼顧分配正義的需求。

貧富差距擴大有許多不良的後果:

一、個人所得的差距,通常伴隨地區(城鄉)貧富差距,二者惡性循環,互為因果。

二、會出現數位差距(如電腦普及率等),也就是教育差距,使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三、社會向上的流動將遲緩甚至停滯,底層民眾對未來絕望,產生相對剝削感,形成嚴峻的社會危機。現在出現的反商現象就是其一。

台灣因貧富差距形成的M型社會,疏離了社會的同質感,破壞了支持既成體制的共識,國家失去道德能力,可能引發社會的不安與動盪。執政當局不可不慎
蘋果日報 2010年08月20日
台灣貧富差距擴大

 

98年家戶所得五等分位組情況

 

所得國際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