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徵地 真正的農地大戶被忽略了

大埔徵地 真正的農地大戶被忽略了

社論:真正的農地大戶被忽略了,恐怕是始料未及,苗栗大埔農地徵收事件竟演變成全國矚目焦點。如果說拒絕被徵收的24戶代表了「反圈地」的燎原之火,那麼接下來應該被通盤檢討的對象便是全台農地大戶—台糖。

自1970年代工業化後,台灣糖業沒落,台糖功臣身退後的厄運便接二連三,因為「懷土其罪」,成為各種政策名目下的最大苦主。

資料顯示,台糖原擁有土地總面積高達11萬8206公頃,但是現在只剩5萬1051公頃,不過一甲子的時間,台糖土地便已流失過半。

哪怕法令再怎麼不健全,政府徵收民地仍得維持表面上的依法行政程序,就像大埔的官民鬥。

但政府找上台糖土地,卻不太需要理由,一句「政策需要」,台糖便得乖乖釋出土地。

當年李登輝6萬塊一坪的勞宅支票,台糖響應買單;中科、南科也是由台糖釋地;即便是垃圾掩埋場的設置,照樣把腦筋動到台糖身上。更別說,各級民代的選民服務,經常把台糖當軟柿子吃。

也難怪台糖董座一職注定無為,「配合政策」誰不會呢?但妙就妙在台糖大位競爭者眾,因為手握龐大土地,無論賤售、廉租,甚至轉投資,都是最好的個人政治公關。等而下之,這種以國有土地為中介的「活化」模式,也極易創造出錢與權的旋轉門,過去幾年台糖之所以會與司法、監察院等調查「結緣」,可說是制度不良使然。

台糖的宿命反映了國有土地長期缺乏透明治理的沈痾。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台糖土地源於日本殖民政府當年強徵民地的政治接收,縱使歸還已不可考,但這些土地所有權屬於全民所有應無疑義,然而身為國營事業的台糖卻守土失責,並沒有善盡管理人角色。「地都跑到哪裡去了?」台糖應該給全民一個交代。

台糖的土地不是不能租、賣或活化再利用,但歷史的扭曲讓台糖的土地一直籠罩在「率土之濱,莫非王土」的封建思維裡,無論中央或地方政府,幾乎都把台糖當成「自己的地」來處理。

大埔爭議還在燒,現在繼續擴大到中科四期的相思寮,但釋地超過一甲子的台糖卻還是刀俎上的魚肉,成為台灣農地消失的見證人。

如果大埔事件是個教訓,那麼如何讓台糖擺脫永遠的救援投手,甚至是敗戰處理投手角色,將是當務之急。
台灣立報  社論 2010/07/30

——————————————-

地方要地 台糖被迫釋地…好悶!  避免徵地抗爭 大家都動台糖腦筋

苗栗縣大埔徵地事件引發軒然大波,公共建設使用土地來源,再引話題。

為避免被徵收土地的地主不斷抗爭,各級政府不約而同動起台糖土地腦筋,經濟部也都下令請台糖配合釋地,近期主要有福斯汽車到嘉義投資的馬稠後工業區、經濟部水利署為供應大高雄地區用水所擬定的吉洋人工湖計畫、高縣南科路竹基地,以及八八水災後的輔導災民的有機機園區。

從北到南,各地方政府的地方公共建設或工業區,很多土地來源都是台糖公司,例如,嘉義縣政府積極爭取的馬稠後工業區土地面積600公頃;甚受高雄人重視,並被高雄縣政府視為重要政績的南科路竹基地,占地面積571公頃,其中95%土地來自台糖。

八八風災的救災善後也大量使用台糖土地,其中永久屋用地共139公頃,災民輔導工作的有機園區56公頃,另外河川清淤後置放土方的「土方銀行」土地33公頃,也是台糖土地。

就連同屬經濟部的另一家國營事業台電,在台南鹽水要投資設置的太陽能發電,也向台糖租用岸內糖廠的土地。甚至像高鐵像嘉義站與台南站及其四周土地,主要也都是台糖土地。

而中鋼公司目前的廠區部分土地,當年也是徵用台糖土地。

除政府機關、國家重大建設或國營事業外,台糖土地也協助中小企業開發工業區,例如高雄萬大工業區、高雄萬大擴大工業區、台中仁化工業區、三股工業區等。

徵地無數 還招來「敗家子」罵名

台糖土地承接日據時期的糖業株式會社土地,最初總面積高達11萬8206公頃,但是現在只剩5萬1051公頃,少掉6萬7000 多公頃,其中絕大部分是被各級政府徵收。土地被徵收後會有大量現金收入,雖然掩飾台糖本業經營不善的虧損帳,卻也為台糖招來「敗家子」的罵名。

各方討地 台糖憂心土地流失更快

面對各級政府的土地需索,台糖很感無奈,特別是苗栗大埔徵地案發生之後,農委會主委表態希望未來重大建設儘量避免徵用農地,台糖員工很擔心,各機關恐怕以後更要打台糖土地的腦筋,台糖土地將流失更快。
【聯合晚報╱記者沈明川/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