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房政策解禁?政府不能一面打房一面鬆綁

打房政策解禁?政府不能一面打房一面鬆綁

高房價問題被台灣民眾票選為「十大民怨」之首,就在奢侈稅、豪宅稅、實價登錄等政策要漸發揮打房成效時,財政部突然拋出政策風向球,釋出研擬雙北市國有地標售解禁的消息,恐讓高房價問題火上澆油。

直言集/解禁助燃房價?不得不慎

財政部出售雙北國有地,勢必面臨兩難。價格賣得差,一定會被罵「賤賣祖產」;價錢賣得高,就會被罵是「炒房幫凶」。財政部長張盛和研議國有地解禁政策,就像走在鋼索上,不得不慎思。

財政部國產局在民國九十九年出售台北市精華區國有地,一坪賣到新台幣六、七百萬,月薪五萬元的上班族,要不吃不喝超過十年,才買得起一坪的土地;貧富差距的相對剝奪感,讓政府感受到民怨,當時的行政院長吳敦義才會宣布停售雙北市國有地。

土地具有高度稀有性,只要賣出就「回不去了」。五百坪以下的面積或許不大,但是在寸土寸金的雙北市,真正能承受的,只有建商財團和有錢人;財團高價標到土地後蓋房子,勢必抬高成本才能獲取高利潤,現在,在台北市購屋動輒千萬元、數千萬元起跳,一般小老百姓只能望屋興嘆。

國產局兩年前曾打算在台北市國有地招標「公益住宅」,分別推動「學生住宅」和「銀髮住宅」,最後皆因當地居民反對「影響房價」,讓政策胎死腹中。國有地一旦出售後,政府還能掌握多少的政策工具?

全國土地中,超過六成都是國有地,最有價值的土地還是在雙北市。政府就像大房東,應該公平配置資源,國有地可以進行地上權招標、聯合開發、配合都市計畫等活化工程;政府若淪落到「賣祖產」,短期雖可挹注國庫,長期恐將付出更高的代價來平息民怨。【聯合報/記者林政忠】

業者兩樣情/政府一面打房,卻又一面鬆綁

財政部研擬鬆綁雙北市五百坪以下國有地標售,有建商表示,此舉可以提升雙北房地產活力,讓市場回歸正常;但也有商仲業者質疑,政府一面打房、卻又一面鬆綁,政策顛三倒四。

建商公會全聯會秘書長于俊明說,若以地盡其利的角度,建商開發土地時常卡到國有地,這些小基地不適合設定地上權、也不能賣,只能破碎地開發,等於官商雙輸,若鬆綁就可解套。

遠雄企業團董事長趙藤雄說,先前限制國有地出售,墊高了建商的成本,房價跟著漲;現在鬆綁就對了,增加土地供給,才能抑制地價飆漲,讓房地產市場回到正軌。

他說,若政府持續打擊房市,很可能年底就打趴整個內需市場;奢侈稅是不好的法令、錯誤的稅制,應快點廢除,證所稅也要暫緩。

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說,釋出土地不代表房價會降價,因房地產是一個比價市場,只有供需增加到足夠數量,產生比價效果,才可能降價,但財政部跨出第一步,至少對供需失衡問題,有相當助益。

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表示,國有地每次標售都創天價,具有「領頭羊」作用,會使其他擁有土地者,待價而沽;而政府政策反覆矛盾、顛三倒四,一面打房、一面鬆綁,都是政府自己在玩。【聯合報/記者何醒邦/台北報導】

學者皆反對/國有地活化,應以公益優先

財政部研擬鬆綁雙北市五百坪以下國有地標售禁令,學者批評,一旦解禁,政府又將成為房產幕後炒作黑手,令人憂慮與失望,而且凸顯政府對國有土地毫無規畫,只能標售任其成為建商的「肥肉」。

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指出,五百坪土地到底算不算大?必須看地點:若在雙北都會區不算小,反而容易拉高價格。

他指出,國有地是人民資產,應以公益優先,並非財政目的,現在暫時沒有用途,不代表以後也沒用途;若要活化或資產運用,可以出租,不需要賣,長期保有才是關鍵。

他說,房地產價格好不容易要往下走,但政府卻釋出鬆綁國有地禁售的消息,背後是不是有帶頭炒作房市意味?政府為了拚經濟打算釋出國有地,但這想法「很可笑」。

淡江大學 產經系副教授莊孟翰表示,政府先說不賣現在又想賣,前後不一的態度,只會讓政府公信力持續減弱,也凸顯政府沒有一貫性的整體住宅政策。

玄奘大學財金系副教授花敬群表示,國有土地禁售是為了避免土地炒作,並非是要成為籌措財源的管道;政府房市調控至今已有一定程度,卻又要將國有地出售,恐怕是受到財政壓力和財團遊說,本身開發能力又不足,只好解禁出售,讓國有地變成建商眼中的「肥肉」,令人遺憾。【聯合報/記者何醒邦/台北報導】

延伸閱讀

國有地釋出奢侈稅退場 建商叫好學者錯愕

財長:房市穩定 奢侈稅有條件退場

國有地標售解禁 專家:政策反覆 自相矛盾

國有地標售 拿泡沫救經濟? 學者:建商肥肉

奢侈稅退場?業者樂 學者:房價續漲禍延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