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地標售解禁 專家:政策反覆 自相矛盾

國有地標售解禁 專家:政策反覆 自相矛盾

財政部長張盛和昨天拋出擬解禁大台北國有地標售,平心而論,現今房市條件和兩年前已有很大差異,確實可以考慮逐步放寬,惟放寬方式仍得多方考量,避免政府標售國有土地,反而帶動房價上漲的歷史重演。

國有地標售如何解禁?要有新模式

國有地主要有兩種處理模式,一是地上權方式,一是直接標售。地上權因比價效應小,對市場影響也小,但問題是市場接受度有限,脫標不易。至於直接標售,則很可能重回兩年前競標天價情況。財政部如想解禁,必須找出新模式。

雙北市國有地是在2010年初宣布全面禁售,其背景是,當年1月國產局標售多筆小坪數土地,標售結果,仁愛路一處116 坪住宅用地以一坪679萬脫標,羅斯福路一塊87坪商用土地更高達719萬元,雙創住、商土地新高,引發各界譁然。

當時不少人認為,房價高漲,國有土地標售是元凶,建商、財團、投資客,或為囤地、或為拉高已持有土地的行情,或是為了拉抬推案價格,故意用高價競標,國有地標售已成炒作工具,必須全面停售。

當時正值金融海嘯後資金行情的高峰,房地產標售市場確實有上述亂象,停售雖會造成土地供給短缺,但似乎也不得不為,而且從後續來看,停售之初雖然造成土地一度飆漲,但後來隨著歐債爆發,政策打房,土地漲勢也明顯趨緩。

不過從供需來說,長期嚴控土地釋出,終非長久之計,其影響的不僅是一個市場活力、創新力,而且很多土地也因緊鄰國有地不釋出,只好放棄都更、單獨開發,無法讓城市進一步美化。

現在房市已有很多兩年前沒有的管制措施,包括奢侈稅、實價登錄、金管會也對房地產市場惡名昭彰的壽險業作了不少管制,逐步放寬確實是有必要的,但方式仍得多多斟酌,例如採取對房價影響不大的地上權,或許不致全面房價上揚,但如果直接標售,反而可能帶動房價上漲,如何避免炒房歷史重演,政府不可不慎。
【聯合晚報/記者游智文/特稿】

國有地解禁 專家:政策反覆

財政部擬鬆綁國有地標售禁令,並將於102年奢侈稅屆滿2年後檢討成效。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今天表示,房價才量縮、開始要往下走,政策就反覆,這不是炒作是什麼?

房市專家、「黑心建商的告白」作者Sway表示,財政部不僅政策自相矛盾,更是對市場認識不清。一旦國有地標售解禁、奢侈稅退場,民眾更買不起房子。

政策研議鬆綁雙北市500坪以下國有和公有土地出售禁令,激勵今天台股走勢。

張金鶚表示,國有土地的本質是公共利益,不是以財政為出發點,財政部應該釐清國有地存在目的。

他指出,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奢侈稅)目的在對短期投機者課較高的稅,市場上短期投機者並未消失,各界也多認為奢侈稅成效不彰。

張金鶚表示,中央銀行擔心銀行呆帳風險,財政部此時卻放出檢討政策風聲,看到的是政策反覆,政府沒有一貫作法。尤其消息傳出,營建股就大漲,這不是炒作是什麼?

Sway表示,政府以前認為國有地標售屢創新高,有帶頭炒房之嫌,雙北市才暫停標售國有地;現在卻說國有地無法釋出,供給減少,造成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這不僅自相矛盾,更是對市場認識不清。他認為,一旦政策解禁,民眾更買不起房子。

Sway指出,許多投資客不是直接將10%至15%奢侈稅轉嫁消費者,就是忍個兩年再賣。韓國打房力道比台灣更重,奢侈稅年限長,且最高稅率達70%。台灣不僅不應取消奢侈稅,還應提高奢侈稅。中央社

延伸閱讀

財長:房市穩定 奢侈稅有條件退場

國有地標售 拿泡沫救經濟? 學者:建商肥肉

奢侈稅退場?業者樂 學者:房價續漲禍延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