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動台灣經濟成長 三個負向發展

牽動台灣經濟成長 三個負向發展

小摩下修今明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台灣上半年經濟成長表現亮眼,但遭全球景氣低迷颱風尾掃到,外資紛紛下修經濟成長率。摩根大通證券指出,受到出口業與製造業受國際因素影響,下修台灣第四季經濟成長預期到4.8%;高盛證券也調降台灣明年經濟成長預期到4.6%。

名家觀點-牽動經濟的三個負向發展

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第二季國民所得初測結果,今年下半年經濟成長率,由5月預測值4.58%下修到4.40%,主要係因受國際經濟成長減緩影響,調降出口成長,民間投資連帶被延緩,2011年全年成長率跟著下修到5.01%。

總體而言,上半年經濟表現還算不錯。但就趨勢動向而言,有三個負向發展值得注意,使得下半年經濟成長動力恐有不足,以致讓主計處不得不下修全年預測。

台灣經濟成長率

小摩下修今明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專家對於牽動未來經濟的三個負向發展,提出看法。

第一個負向發展是,景氣擴張愈來愈乏力。

第二季表現不如第一季,而且第二季各月表現更有逐月加速下降趨勢;景氣對策信號,第二季三個綠燈,分數卻是逐月減低,6月的26分已接近黃藍燈,景氣領先指標更是連跌19個月仍未歇止,顯示景氣下壓頗重。

第二個負向發展是,內需仍猶溫,但外需已失溫。

現在看到的國內景氣能量,主要是靠就業、銷售及金融指標的支撐,實物經濟指標表現相當褪色,包括出口及工業生產,都明顯轉壞。受到美國、中國、歐元區、日本等四大經濟體,都面對不同的經濟難局,國際市場需求短期內勢必難以回升,須俟美債、歐債情勢明朗化。而日本供應鏈也能確定復元,或許至少要到第四季之後,才有具體回溫訊號出現的可能。相對於外需趨疲,內需的重要景氣指標,如企業投資、民間消費則尚能保持一定體溫,但是否足以彌補外需的流失,大有疑問。

第三個負向發展是,兩岸和平紅利效應的鈍化,也正是檢視上半年經濟情勢的一大隱而未顯的問題。

兩岸經濟協議(ECFA)早收清單及陸客自由行,固然有利於外需之擴大與內需之挹注,不過,上半年對中國出口僅成長12.2%,遠低於總出口成長率16.9%,進入第二季更僅有個位數,表現不符預期,陸客來台人數甚至連續兩個月衰減,根本無法與陸客赴港的內需促進效應相提並論。

投資動能是當下台灣經濟能否振興,產業經濟活力再現的關鍵變數。但上半年除資本設備進口還能維持小幅成長,僑外來台投資只微增2.3%,投資金額僅38億美元,不及2007年金融海嘯前的四分之一,重大民間投資案尤其顯得薄弱而且零散;台商回台投資者僅占10.4%,比去年的17.2%大幅減降,投資意願並未如預期回升。

投資動力一向來自市場需求,無論是面向全球市場的產品或面向國內的服務,台灣今天還能吸引投資的動能,似乎完全要寄託在空間距離最近的中國市場,但是馬政府在兩岸政策上過度遷就反對黨意向,時顯瞻前顧後之失,以致ECFA後續協商遲滯,自然影響整體投資大勢。

依據主計處估計,今年國內固定資本形成毛額應可超過2.95兆元,略高於去年,但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後(2006年固定價格計算),則只有2.62兆元;而固定資本形成毛額占GDP比率,預估值21.03%,是25年來的次低水準。

加以資本折舊快速增加,扣除折舊後的國內固定資本形成淨額,相形銳減更多。依2006年固定價格計算,2004年的國內固定資本形成淨額,即國內資本存量淨增1兆1,947億元,但是2011年僅剩7,401億元,劇減幅度高達38%。

主計處的第二季初測,雖然上修固定資本形成年增率,但國內整體投資低落的現象,並沒有獲得太大改變,加以下半年國際經濟的不確定性勢必繼續升高,產業經濟主力的科技業大廠可能更進一步抑制擴廠,當然更會肇致台灣未來整體經濟情勢更形嚴峻。
(作者是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經濟成長人民吃不到 台灣財政緊縮苦日子來了

台灣房價 提早開國際盤 穆迪不排除有驟降的可能性

學者:明年房價悲觀 購屋等一等 民眾:房價應打8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