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正義 房產稅制不修正 仍往不公義一端傾斜

居住正義 房產稅制不修正 仍往不公義一端傾斜

居住正義的未盡之功是房產稅制,奢侈稅條例將在六月一日上路,短期的房地產交易將被課徵百分之十到十五的額外銷售稅,以抑制房市投機炒作。這是馬總統宣示的「居住正義」的漂亮出擊,刀未出鞘,市場便已撼動;可惜的是,行政部門頻頻釋出各種平價住宅方案,直如狗尾續貂,只見搶功表功之態,未見實事求是之效,反而模糊了焦點。

住宅政策亂象台灣很難實現居住正義

住宅政策亂象,兩手策略台灣很難實現居住正義

有房可住,是民生基本需求之一;可是,儘管人人都想要有個遮風避雨的「殼」,卻因經濟能力的差異及市場的扭曲,並非人人都能如願以償。這時,就需要政府的介入,以有限的資源調和經濟優劣勢造成的落差,以行政指導及公權力矯正市場扭曲下的不公平,實現「住者有其屋」的理想,捍衛居住正義。

在這樣的政策邏輯下,財政部制定了泛稱奢侈稅的「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針對持有期間未滿兩年的房產銷售課以重稅,目的即在抑制近年來的房產投機炒作風潮,進而促使飆漲過頭的房價回降,讓更多的民眾買得起房子。

自這項新稅制於二月下旬提出迄今,雖然尚未實施,但已讓國內房地產交易數量銳減,議價空間也已加大,台灣房市逐步進入量縮價平甚至緩跌的調整階段。因此,從矯正市場扭曲的政策目標而言,奢侈稅的確已發揮預期效益,亦可見其必要性。

然而,市場扭曲的現象何止短期買進賣出的投機炒作一端。

馬總統說,最近查到的一些房地產交易,轉手就賺幾千萬、幾百萬,讓人看不下去,讓他覺得應該要做一點事。馬總統說得一點沒錯,但馬總統也應該知道,如果轉手就賺到的幾千萬、幾百萬,有一半或二、三成要繳稅給政府,還會讓人看不下去嗎?又或者,如果有很高的比率要納稅,還有投機炒作的誘因及空間嗎?

政府推出奢侈稅的目的,即在修補現行房產稅制下短進短出交易稅負極低的缺失;

可是,同樣的稅制缺失也存在持有兩年以上的房地產交易,包括房屋評定現值、土地公告現值、公告地價嚴重偏離市場價值、交易資訊不透明等,造成房地產的持有稅(房屋稅、地價稅)、交易稅(契稅、印花稅),及增值稅(土地增值稅、房屋交易所得稅)等依然偏低,炒作誘因也依然存在。因此,這些現存的缺失必須儘速修正,奢侈稅先鋒打下的山頭才能固守,真正的居住正義才有實現的可能。

只是,行政部門不此之圖,卻在補貼購屋及平價住宅上大做文章。

這兩項與房產稅制改革的最大不同,都是動用政府的資源;例如青年安心成家方案等各類補助購屋利息作法,是直接花全體納稅人的錢;興建社會住宅、現代住宅、合宜住宅或公益住宅等名稱不一、但概念類似的平價住宅,使用的則是政府的土地。

在功能上,這兩項是以調和經濟能力差異造成的落差為主,並因屬政府施與的社會福利性質,而非稅制改革的利益分配,推動難度較低、阻力也也較小,自然成為施政者在表現政績上的首選;但是,其於居住正義卻無實益。

首先,「住者有其屋」不代表人人都需要買房,租房何以不可?

政府提供購屋利息補貼等金融協助的立意良善,但可能鼓勵民眾做出超出其負荷的購屋決定,影響他的生活品質,甚至禍及一生,例如為支付房貸而以債養債;此時擴大補助鼓勵,也等於在無形中提供房市支撐,就像民進黨執政時期一再提供優惠房貸一樣,讓該跌的房價跌不下來,反而抵銷了政府費心以奢侈稅打炒房的效果。這樣的結果,自然不是政府想要的居住正義。

至於各式平價住宅,政府可以去做,但並非首要之務,因為目前尚有上百萬戶的餘屋,供給已經過剩,把珍稀的國有土地拿來蓋平價住宅,不一定能讓房價下跌,卻存有錯置誤用的問題;再者,同樣是大量釋出平價住宅,政府與其從無到有地規劃興建,不如考慮把現有餘屋做一總整理,或許更有效率些。居住正義是當前重要的政策,值得政府全力以赴,而其關鍵在於房產稅制改革;政府已走對了第一步,可別前功盡棄。
【聯合報╱社論】2011.05.13

居住正義天平 仍往不公義一端傾斜

炒了一週的「居住正義」方案,昨日大致拍板定案,實際內容和先前外界預估者大同小異,不過名稱則變成「多元安居」。

吳敦義強調,這與奢侈稅同時上路,絕對不是兩手策略,而是一方面抑制短期投機炒作,另方面活絡正常交易,目標是讓青年、庶民都買得起、租得起房。吳敦義認為,這就是居住正義兩端天平之均衡。

官方長期有關所謂居住政策,不是補貼,就是蓋國宅(或現在的合宜或現代住宅),美其名為『多元套餐』,這只不過是把民生居住需求簡化為購房或房租補貼。殊不知真要實踐居住正義,有兩大現實課題必需面對,一是弱勢居住需求被重視,二是使供需機制完全失效的稅制必須加以改革。

要知道,我們社會裡有一群弱勢族群,需要的是最基本的居住保障及尊重;當中有些人士面臨的,甚至還有居住歧視問題。這些不可能靠給利息或租金補貼,叫他們回到購租屋市場來解決。這是居住問題,但須以社會福利角度視之,而非經濟面。

此外,今日聯合報社論也提出:『居住正義的未盡之功是房產稅制』。

這部份,住展企研室也早在奢侈稅議題浮上檯面,甚至這波房市資金行情前就已點出。弱勢居住權益需要靠制訂正確住宅政策,乃至提供社會住宅來解決,但多數庶民居住需求,政府提供合宜住宅,頂多是杯水車薪,不可能治本。

以資本主義經濟體制而言,最好方式還是讓一般庶民之居住需求,回歸自由買賣市場獲得滿足;然而其先決條件是,市場價格是透明的,供需機制是正常運作的。這些前提,台灣房市都沒有。

市場資訊透明化與否,大家心知肚明;上月立院三法修法能否畢其功於一役,一般不甚樂觀。至於供需機制決定市場價量,表面似乎運作正常,但回到聯合報今日社論所指,扭曲稅制,說得更白些,就是稅基問題,已使供需法則蕩然無存。

由於土地為有限財,使房市商品投資特性放大,成為華人偏好投資工具,這點我們不需否認。然而,就因現行土地增值稅、房產交易稅及持有稅,通通沒按實際交易價格課徵,而是搞個公告現值、地價及房屋評定現值來當稅基,因此使得整個制度與市場產生嚴重偏頗。

未以實價課稅的結果是,無論正常投資或短期炒作,套利及持有成本都不合理偏低,更別說有錢人鑽此漏洞進行合法節稅(實質就是逃稅)。這不但使台灣整體稅制極端不公,房市供需失序,還使得原本就頗嚴重的貧富差距更加劇惡化。

以交易實價作為不動產稅基,不見得會馬上讓房價回歸所謂合理水準,但如不做,則房市永遠有扭曲制度撐腰、房價易漲難跌的假說會變成真理。由此出發,即便奢侈稅、多元安居,甚或市場資訊透明化順利推展,如最終房地產稅制(稅基)改革仍原地踏步,居住正義的天平,還是會繼續往不公義的一邊傾斜!新聞提供:住展房屋網

居住正義製造屋奴 錯誤政策建商得利 非人民之福

加碼優惠房貸 難解民怨 莊孟翰:別讓年輕人淪為屋奴

居住正義下錯處方簽 青年房貸現代住宅 無法健全房市

左手打房 右手護房?「居住正義」不是增加房奴亂蓋房

政府優惠房貸一覽表 補貼放寬 月薪20萬也准?

政府釋優惠 房市520檔期 爆千億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