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買屋必修課 房產達人張金鶚主講

年輕人的買屋必修課 房產達人張金鶚主講

許多年輕人都想有個自己的「家」,做了20年房地產研究,被小市民稱為「房市良心」的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說,買房子是小市民一生中最大筆的消費,可是小市民接收到的房地產資訊又很模糊,很難判斷真假,他提醒大家,買房子不能只聽建商和仲介的話,畢竟他們是老王賣瓜,當然會自誇瓜甜,想買房子的人自己一定要做功課。

小市民購屋功課1 認識自己

"房產達人張金鶚提醒大家,買房子不能只聽建商和仲介的"

房產達人張金鶚提醒大家,買房子不能只聽建商和仲介的

在一片看多台北房價行情的聲音中,張金鶚總是扮演烏鴉的角色,經常發表看空房市的言論,

因此被建商封為房地產界的「空頭總司令」,說他總是叫人不要買房子,

他澄清說:「並不是叫大家不要買房子,買房子不是說只是要賺錢的,是要買到好的房子,能夠住的比較重要。」

張金鶚認為,每個人在買房子前第一個要做的功課就是「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買房子,再掏腰包購屋。

他說學界長期的研究發現,百分之60的購屋者是「純粹的消費者」,

對一般人來說,買房子最主要的目的是自己住,投資獲利其實是次要的。

但是大多數人卻被名嘴洗腦,抱著投資客的心態在買房子,心裡的第一順位是獲利,反而把最重要的居住品質放在第二順位。

小市民購屋功課2 建立心中之尺

張金鶚認為,買房子前的第二個功課是建立自己的心中之尺,不要被市場之尺洗腦。

"當心中之尺與市場之尺發生交集,購屋決策即可形成"

當心中之尺與市場之尺發生交集,購屋決策即可形成

他說,所謂的「心中之尺」是你的愛好、你住過的房子、你跟家人溝通之後……

所匯集而成的選擇標準;「市場之尺」則是建商、房仲業者的說法。

很多人在買房子時,心中只有市場灌輸的價值觀,缺乏自己的見解,

買房子時照著專家說的「區位」原則買,覺得買到好區位,就有增值的希望,即使房子品質不好,未來也可以等著增值,即使住了之後發覺不喜歡,也會催眠自己現在苦一點沒關係,這個地點是有潛力的!

張金鶚說:「你的好房子,未必是我的好房子。」

好房子的意義不在房價增值,而在生活增「質」,住得舒服應該是買房子最核心的考量。

名教授給年輕人的買屋建議 

 

"對一般人而言,買房子的首要目的是消費自住"

對一般人而言,買房子的首要目的是消費自住

 在上一代傳統的觀念裡,要「成家」就要先買房子,

張金鶚擔心年輕人被傳統價值觀束縛,認為年紀到了就要購屋,他說購屋不是必需,

而是選擇,上一代的人之所以購屋,是因為努力存錢就可以買的起房子,但是這一代年輕人面對的情勢已經大不相同。

張金鶚說,年輕人不必急著「成家」,人的一生不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租不一定不如買,如果真的決定買房子了,他給年輕人的建議有「三不」:不過度消費、不破壞生活品質、不把人生拴在房子上。

建議1 不過度消費

年輕人買房子前務必考慮口袋裡有沒有錢,每個月負擔的房貸占月收入三分之一最理想,

最多最多也不要超過二分之一,房子是高風險的投資,量力而為,小孩不要穿大人的鞋,不要買養不起的房子。

建議2 不破壞生活品質

年輕人買房子要為自己,要買自己真正喜歡的「心頭好」,張金鶚認為,買房子最主要還是要回歸到產品本身,不要因為優惠房貸、房價、利率下跌、預售屋保證原價買回……抱著鈔票往前衝。他提醒年輕人,「不要為了買房子,而造成你的生活扭曲改變。」年輕人不要為了買房子而不能去旅行、進修、購物消費,活在當下是很重要的。

建議3 不把人生拴在房子上

張金鶚認為年輕人的「流動性」是最可貴的,為了買房子被綁死並不划算,應該趁年輕換幾個工作,找到自己最愛的工作,再安定下來。

"家庭收入購屋支出表"

購屋首先應該考量個人的財務收入

「年輕人其實應該投資自己,不要投資房子,不要太早做『屋奴』。」

張金鶚說,買房子跟你的生涯規畫息息相關,「我常講,房子跟婚姻差不多,

購屋要付二十年的房貸,房子買了你就不能動了。」

當年輕人開始想安定下來,工作、婚姻都穩定了,並且打算在一個地方居住五到七年以上,再考慮買房子。
Yahoo!奇摩編輯部《張金鶚的房產七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