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被理專騙!投資人力守三大守則

別再被理專騙!投資人力守三大守則

專誤導慘賠六千萬元後,又有投資人因營業員違法代操期貨賠掉一.二億元!為何這類投資糾紛層出不窮?投資人應如何自保?

近來,有兩件理財糾紛備受注目。

又有客戶被所謂的理財人員騙了

多少客戶被所謂的理財人員騙了

一件是,本刊獨家報導以平價日式鰻魚飯著稱的「肥前屋」老闆町田世文,因過度信任理專,導致購買保單貼現基金慘賠了六千多萬元。

另一件是,十一月一日,台北地方法院一審判決,兩位富邦期貨前營業員與理財顧問,因擅自變更企業家夫人客戶的資料,違法代操期貨,讓客戶慘賠一億二千萬元,須連帶賠償七千八百多萬元給投資人,創下台灣少數要理專賠償客戶的案例。

這兩件糾紛都出現同一狀況:客戶過度信任理專;理專過度銷售商品。

「肥前屋」日本籍的老闆町田世文,對銀行員的專業本來就存有信任感,加上理專三不五時登門造訪建立感情,並且透過不斷的銷售來賺取高額佣金,使得町田即使慘賠,理專還賺取高達一千萬元的佣金。

林姓企業夫人也是一樣,期貨營業員佯稱幫林女士設計一套「價差交易策略」,交由電腦程式操作,最大損失不超過百分之三,實際上卻是由營業員自己頻繁操盤,單單○五年就領取三千多萬元獎金,林女士的一億四千萬元卻賠到僅剩下一千多萬元,理專為私利的「貪念」都發生在「信任感」上。

理財專員美其名是幫客戶理財,實際身分卻是「Sales」,專門銷售基金、保單及境外投資商品,除了客戶臨櫃買賣外,他們最大的客群就是自己銀行的「定存族」。

為了吸引這些定存族的錢來投資理財商品,銀行可是使出渾身解數來訓練理專,不僅教導銷售話術,還教導理專品紅酒、學打高爾夫球等,目的都是為了親近客戶,與客戶「博感情」。

理專與客戶的關係就在「感情」與「利益」間擺盪,導致許多投資人都敗在「人情壓力」的關卡上,甚至理專的親朋好友賠錢的不在少數。

迷思一:過度信任理專 突 圍:多名理專分散風險

然而,○八年金融海嘯,就像是理財商品的「照妖鏡」,讓不少商品現出原形,大多數境外商品,尤其是連動債,幾乎都虧掉五成以上,其中,踩到雷曼兄弟所發行的連動債的投資人,幾乎是血本無歸,且國內總投資金額高達四四○億元,受害人數達二十萬人以上,是國內有史以來最大的投資理財爭議,也把理專銷售問題浮上台面。

曾經有過被認識二十年的投信朋友,利用投資名義詐騙八千萬元經驗的張彼得就把切身之痛寫成書──《我的錢怎麼不見啦?》出版。

頂著台大商學系、美國羅徹斯特大學MBA學歷的張彼得,曾經待過花旗銀行及美林證券,如此厚實的財經背景,還是會掉進投資騙局中,「『人』是所有交易過程最重要的主題」、「與理專如果『不只是朋友』,會公私不分,一旦感情蓋過理性,被騙的金額往往是所有身家財產。」張彼得分析。

「逃避人情壓力,才是降低投資錯誤的第一步。」

張彼得說,「理專永遠是把你的現金變成『佣金』,」因此,把資產分散,要多找些理專,把理財商品透過不同家的理專來比對,理專比投資人知道更多理財資訊,也敢於說別家的缺點,是投資人要下單前最好的參考。

不過,即使如此,張彼得卻認為,連他自己都無法真正避免未來會再被騙錢,因為人性總有拒絕不了誘惑及人情的時候,「最好的方法是,以『量』控制,拿出虧損得起的金額去投資,掌握好自己的安全邊際,是投資很重要的課題。」(更多精采內容請見359期財訊雙週刊)
財訊  第359期  文 編輯部 文/黃琴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