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容更新政策,短線操作蓋過長期規劃 惹爭議

市容更新政策,短線操作蓋過長期規劃 惹爭議

大概是適逢中秋佳節,這兩天的房地產新聞,看起來都是利多消息。其中,行庫和壽險業者大玩都市更新牌;即將截止的『台北好好看』,雖然據稱審核嚴格過關率只有四分之一,不過實質仍是參與建商的搖錢樹。

都市更新或台北好好看,其政策目標實是殊途同歸都是希望透過若干的政策手段,來促成北市市容更新的終極目的

不過無論參與者是誰,對市容改造,甚至加入城市美學元素,恐怕興趣不高;他們真正在乎的,是上述的政策手段,說更白些,就是容積獎勵。

商人本就是在商言商,沒有利,根本不可能吸引他們參與。

於是,在官方缺乏推動經費的前提下,提供適當誘因,確有其必要性。

不過從近年政府的實際做法來看,卻有浮濫及欠缺全盤考量之嫌。

無論是都市更新,或更大規模的市容改造,都是必須審慎規劃、從長計議、按步就班,萬萬急不得的。

只是,台灣的政治還在民粹階段,於是地方官寧可花錢辦活動,也不願推動短則三、五年,長則八年、十年,才能看出績效或成績的建設;下水道是一例,市容更新實質上也是如此。

都市更新題材之所以成為近年房市熱門(炒作)題材,就市場面看,是民間(建商與合建者)垂涎容積獎勵,加上資金行情推升都市房價,讓此事更加有利可圖

難怪至多可獲兩倍容積獎勵的都市更新,業者趨之若鶩。

同目的的『台北好好看』則因容積獎勵開高走低,結果不少建商最後放棄。

不過換個角度,官方給予容積獎勵欠缺全盤考量,恐怕將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就因為政客妄想短期內看到成效,因此都市更新的容積獎勵發放,有浮濫急就章之嫌,不外乎就是限時開發與基地面積兩大因素。

而結果就是舊屋變新樓,樣貌卻同樣醜陋,甚至製造出新一批高樓怪獸。

更諷刺的是,當初各區陸續實施容積、建蔽率管制,就是不希望這些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超高樓建物再度出現。

其實我們並不反對適當、適度的容積獎勵,但要知道,容積增加,代表更多的樓地板面積,更多的人口進駐或流動。

這時,建築及都市美感之外,最根本的問題仍是,活動人口激增後帶來的運輸問題。

以目前北市政府推行都市更新(包含台北好好看在內),實質給予的容積獎勵來看,顯然未慎重考量與大眾交通動線之配合情況。

這些獎勵容積確已發出,因此未來這些容積怪物誕生後,勢將衝擊未來台北市的交通運輸順暢度,最後全民受害,必須再花更多成本解決新問題。
新聞提供:住展房屋網 201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