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方案實無新意 傳媒冷處理

健全方案實無新意 傳媒冷處理

被業界認為僅是短期利空的政策打房,在昨天行政院會後,有了具體結論。按照官方說法,這個『健全房市措施』有十大項;經整理後,則可分為補貼、擴大供給、資金控管、稅制改革及資訊透明化五種。

至於昨日會議『增加』的製作宣導說帖(又分建商公會政府版兩種),則只能算『巧立名目』。

這無怪乎今日各傳媒,大多對此消息冷處理,多半還和無殼蝸牛院會外抗議寫在一塊。

都會房價狂飆,恰好是兩岸共同現象;ECFA簽署及磋商持續火熱,相關題材炒作不止之時,兩岸官方各自都對都會房價飆漲做出若干『對應』。

昨天最新公佈者則是,限制第二套住房購買首付款不得低於五成、貸款利率不得低於基準利率的1.1倍,就算首購,如面積高於90平方米者,首付款比例也不得低於30%。

大陸官方這項最新措施,其實是去年初起,一連串調控政策的接續。除今年初的『國十一條』及三月明令非本業央企退出房市外,重要的還有今年開始生效的『住房轉讓營業稅免徵時限恢復為五年』(即只要是五年內轉手的房屋,一律課徵營業稅;之前為活絡金融海嘯後受創的市場,則曾放寬為兩年內)等。

而包含稍早大陸有關增加普通住房供給在內,其實兩岸相關政策大致也相當;然台灣至今未對資本利得適當課稅,資訊透明化及稅制部份,也真是台灣特有,本地討論見怪不怪,不過搬到對岸或其他地區,就要嘖嘖稱奇了。

兩岸都會房價狂飆,資金湧入都是最大因素。只是昨天大陸官方恰好公佈第一季最新GDP數字,成長率竟逼近12%;相較之下,台灣GDP成長半年前則還在正負值之間掙扎,平均薪資也還是實值負成長階段。這部份對照下來,更突顯台灣都會房價狂飆後的危機潛伏

回到台灣,政府這些措施或方案,是否真的對症下藥?有沒有新意?就昨日在行政院外抗議的無殼蝸牛組織說法,顯然有所質疑。以上頭歸納的五大方向來看,以青年成家方案為主的補貼政策,確實無新意,只是把現有政策拿來炒冷飯、稍稍加碼而已,更被譏為為業者解套

且帶大家回到十年前,當時的政策優惠房貸,可是業者遊說的結果!如無此策,現在的房地產市況,可能全要改寫!)

擴大供給方面,目前準備興建平價住宅之後選區,也被業界及消費者同時看衰,認為Location大有問題(由於華人置產之偏好,出租住宅或補貼確實較不受歡迎)。

資金控管部分,兩岸大致相同;然台灣央行是道德勸說,最多『責成』公營行庫,大陸則是市場經濟外殼、計劃經濟內涵,因此執行力更強。

不過上述各政策,影響層面仍有限;事實是,無論是短期或長期問題,仍是台灣稅制及資訊不透明、不對稱造成。業者大肆炒作、投機客獲利未公平課稅房地產成節稅工具等問題,皆源自此。

稅制與資訊透明更是一體兩面;無透明資訊,哪來稅制公平?光是稅基脫離實價這一項,就不知造成多大的市場運作扭曲。

然而真正最關鍵的資訊透明化,官方竟把責任推給(房仲)業者,稅制方面更因選舉考量,卡卡部長當道,而未能推展,至今看來,只打算機動調整現行公告地價房屋現值,根本無實質改革稅基的打算。

如此這般,難怪面對都會區高房價現象,網友除了一般批評外,『政府才是最大莊家』的說法也相當流行。光是課徵地價稅房屋稅兩大房產持有稅這項,稅基(實質)維持現制,就知道政府根本無意挑戰既得利益者,遑論照顧弱勢、穩定市場。
新聞提供:住展房屋網  201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