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屋採用定型化契約,合理申訴糾紛

購屋採用定型化契約,合理申訴糾紛

定型契約最有保障,簽約可說是買賣房屋最後且最重要的步驟,消費者要注意核對所有權狀上的姓名、住址資料是否正確,查對地價稅單上的所有權人,是否確為賣方本人。而房屋坪數、價格、屋況與設備,皆須逐一條列清楚,並且詳細閱讀契約內容與法律條款,確保個人權益。

若是購買預售屋,則契約內容更要小心謹慎,建材配備需註明清楚,包括規格、廠牌、等級等細節,作好明細以防賣方用劣質品充數。開工、完工與交屋日期也要明白標記,以免損及自身權益。對於交屋後的管理維護與保固服務,應事先瞭解,通常建商必須提供一般結構保固15年,固定建材及設備保固一年的服務。

「優家網」建議消費者可參考內政部(www.land.moi.gov.tw)所頒佈的「不動產委託銷售契約書範本」,並詳讀其公告的「不動產委託銷售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辦理」,目前內政部地政司全球資訊網上皆印製有各項不動產交易契約範本,消費者可自行下載使用。

由於「預售屋定型化契約」向來是業者不合格率最高的項目,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便提醒,定型化契約應記載而未記載,視同構成契約內容;而不得記載卻記載,則該條款不生效力。若是業者違反契約規定事項,可連續寄出罰緩。所以採用定型化契約,最能保障消費者!

若遇糾紛,勇於申訴  :買房子絕對不是「貨物既出,概不負責」的銀貨兩訖商品,若是發生糾紛,消費者要勇於爭取權益。現在資訊流通快速、媒體制裁力量大,消費者會上相關網路討論區宣洩,或向媒體爆料,通常都能使業者在輿論下得到劣評與懲罰。不過網路發言仍須負法律責任,消費者需理性發言,以解決糾紛、爭取權益為目的,避免造謠誹謗,以免面臨法律問題。

「優家網」王耀淞總經理建議消費者如有糾紛困擾,仍應循合法管道處理,下列幾種處理方式,都可提供參考:

1. 申訴:先向業者、公會、消保團體、消費者保護部門申訴,進行溝通協商,尋求合理解決的方式。

2. 調解:如果消費者對申訴結果不滿意,可考慮向縣市政府的消費爭議調解委員會等機關進行調解。

3. 訴訟:若調解未果,消費者有權向法院提出消費訴訟,控告業者,不過訴訟時間長,而且尚須繳納訴訟費用,建議消費者以提起訴訟作為最後手段。
面對超低利率的時代,以及供過於求的房市狀況,掌握了這「購屋常識系列專題」的消費者,等於增加了更有力的籌碼,大膽「逢低買進」之際,也得靠聰明智慧買個真正有保障的好房子!
優家網記者 張琬聆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