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購屋全攻略

2010購屋全攻略

往市中心外圍尋找‧近公園、學區易增值

浮濫的游資四處找尋投資標的,加上建商與政策作多,都會區的高房價釀成10大民怨之首。不過,由於房地產保值抗通膨,隨著景氣逐步復甦,有自住需求但還在觀望的民眾,明年該好好把握機會了。

台灣房市走過全球金融風暴衝擊,今年下半年呈現「V」型反彈,買氣與房價迅速竄升,不少人擔心,如果再不出手,是否將永遠買不起房子?2009年進入倒數階段,仍想購屋圓夢的您,看完本期《地產王》封面故事後,是該好好開始規劃了!

政策補貼‧僅能小幅省錢

都會區高房價惹民怨,吳揆提出的「平價住宅」方案,已納入跨部會研擬的「改善庶民行動方案」,內容包括增加平價住宅及興建合理價格住宅的土地供給,北縣淡海新市鎮、板橋浮州工廠與捷運機場A7、A9與A10車站沿線土地,均在規劃之列,加上每年辦理的青年安心成家住宅補貼與住宅補貼方案,3年內要投入約88億元,讓民眾能輕鬆購屋。

不過,政策形成與實施非一蹴可幾,對打算明年購屋的民眾而言可說緩不濟急,加上優惠房貸不續撥,民眾只能利用2大住宅補貼方案,替自己省點利息。內政部營建署手中的800多戶國宅,將一併包裝推出,但多集中在桃園、台南等,房價原本就不高的地區。

內政部營建署國民住宅組組長王安強表示,明年待行政院審核的住宅政策方案,僅有延續去年的2大住宅補貼方案,其中,青年安心成家方案是馬政府上任後的政策,將連續推動4年,明年度預計2~3月受理。住宅補貼方案則是每年年中辦理,明年約6~7月受理。

買屋自住‧隨時找得到買點

眼看房價漲勢一去不回頭,到底是明年不買屋、以後會後悔,還是明年購屋,剛好買在房市泡沫頂點?引起批踢踢網站〈telnet://ptt.cc〉熱烈討論。多從自住角度出發的鄉民,已把市中心高房價視為無奈但不得不接受的事實,反而是「該租還是該買?」或「乾脆買在郊區」,成為鄉民們著墨最多的話題。

整體而言,多數網友看好北市,認為只要負擔得起,任何時間都可買。鄉民kokoko0707認為,現在滿街都是小夫妻等著買北市的房子,但這類房子供給量不多,房價只要稍回跌,馬上就被撿走了。

市中心買不如租

有網友表示,房價這麼高,主因是都更熱題炒過頭,加上標地價格屢創新高,讓地王附近的屋主都認為自己的房子也該有「地王般的身價」,舊公寓開價尤其離譜。

鄉民erptt就說,如果要住台北市中心,不如用租的,大安國宅爛公寓要價2000萬元,租金僅2.5萬元;鄉民iemking則持相反意見,他認為,若等房價夠低了再買,所繳的房租恐怕已夠負擔買屋利息。

有網友認為,郊區房價較便宜,且機能不一定比市中心差。鄉民LexusRX330認為,只要不買在板橋江子翠、永和頂溪或新店大坪林站周邊,那些以北縣第一圈自居,房價被過度炒作的地區,即便是在北市內,房子其實不難找。

專家意見

台北明年首季‧房價肯定看漲/by彭培業(台灣房屋首席總經理)

整體而言,明年的大環境仍佳,政府雖然可能在第2季祭出信用手段抑止房市過熱,但又怕扼殺好不容易復甦的景氣而陷入兩難,因此就算升息,也不會太激烈,高房價的北台灣,尤其是大台北地區,明年農曆年前後的第1季,房價肯定不會跌。

既然高房價已是既成的事實,建議可往市中心外圍尋找,並綜合考量房價、時間、距離3大成本,以車程40分鐘內可到上班地點,或平時習慣的商圈為準則,而既然花了車程成本,就該挑選近公園、學區、近主幹道與生活機能佳的區段,不但房價保值,還可能因新的發展機會,而獲得房價增值的好處。

專家意見

台中房價未飆‧想買趁早/by楊乾意(中信房屋中彰投區域經理)

台中市捷運綠線已於今年10月動工,中部科學園區內的廠商也陸續復廠,台中縣市將於明年底正式合併,在重大建設、就業人口增加與政府預算提升等3大利多帶動下,中部地區明年房價將持續看漲。目前中部房價還未如北部直線飆漲,建議有意購屋的民眾明年可趁早進場購屋。

位於7期的大都會歌劇院工程已發包,新市政中心則預計明年底完工,在雙重利多帶領下,7期在明年仍是中部首選購屋區段,鄰近7期的5期重劃區與逢甲商圈生活便利性佳,房價卻比7期便宜許多,則是適合首購族選擇的居住區段。不過明年銀行利率恐將調升,房貸利息也將提高,預算不高的首購族須留意。

專家意見

高雄地價上漲‧房價恐難下修/涂耀斌(福懋建設總經理)

根據高雄市建築開發公會統計,高雄近3年來開工數持續下滑,今年至11月底申報開工數僅2703戶,創下10年來新低,不過下半年房屋成交量已顯著增加,平均每月均有2000件的水準,隨景氣轉好,預計2010年買賣移轉件數將增加更多。

預估2010年建商推案件數仍持續減少,加上新推案普遍反映地價上漲,短期內要房價下修的機會不大,建議有意購屋的民眾可在明年上半年進場,除了選擇較多外,還有機會買到以較低土地成本興建的絕版低價屋。

【張雅雲、陳宇軒、楊偉光╱綜合報導】2009年12月26蘋果日報